隆盛三十九年,新變法下的第一次科舉舉行了。
比往年還多兩三倍的考生涌入京城,各個客棧人滿為患。莊成汝早就提前編寫了幾本數學練習冊,找了幾家書店一起賺了一筆;羅琪在京城盤下的店鋪也賺得盆滿缽滿;明面上不少京城的衛兵在巡查,暗地里東廠的人也沒有停歇。
一周過去,各科考完,試卷被封好帶走,所有考官聚集在一起開始集中閱卷。
這次的考官也和以往不同,儒科照常,但其他工科、理科、醫科等等,都是專門的人才來閱卷。他們不一定懂政治,甚至不一定在對口的部門,但絕對有不小的能力。
這也是朝廷放出來的訊號,他們更需要實用的人才,而不僅僅是整天處理文書的官吏。
事實上玩家對要不要設立更多的科目也有爭議,但反正是游戲,他們還是先設了試試。
很多玩家在了解情況前都只知道朝廷選拔儒生進入六部,但細想起來,又會疑惑,他們懂財務、建造、水利等等事務嗎之前還學的是儒學呢
事實上,也只能說有的懂,有的不懂。因為選的儒生是管理人員,而不是具體的工匠、小吏那些事他們懂就好。而之前雖然可能在科舉中出現相關題目,但次數畢竟不多,所以對這些感興趣的會學,但并不是所有官員都懂。
但懂技術的那些工匠、小吏,升官很難升上去。出于對科技和相關人才的重視,設立相關科目,以及之后的研究院顯然很有必要。
畢竟實干興邦,空談誤國。他們還等著有沒有機會搞工業革命呢希望這個內測是不刪檔內測。
即使是照常的儒科,策論也是更實際的題目你對朝廷變法有何看法和建議
經過一番閱卷,結果很快出來。
儒科的一甲是兩位大儒的弟子,和一個貧民,莊成汝。考官們互相詢問了下,確實沒人知道他是誰的弟子,只知道學問很不錯,策論寫的很犀利,卻恰好切入了今年的要害,讓人愛不釋手,不舍得評價給低了。
其他幾科也各有各的人選。總的來說,因為今年考的科目多,總錄取人數也增加了不少。但像是醫科、工科這一類又不會全部進入前朝,而是進新設的地方醫館、研究院等等機構,加上朝廷空出來的一批位置,人數也不會嫌多。
但大臣們最擔心的問題還是出現了真的有那么幾位后妃考中了
殿試中,宣帝是委派了兩位大臣進行策問。他們親自走到后妃身側看著她們寫策論,也不得不承認其水平之高超。
為何她們偏偏是女子
怎么她們偏偏就考中了
消息一出來,不少大臣就陷入了茫然失措狀態。
她們既然嫁給了宣帝,怎么可能會被外放。如此一來難道真的要和宣帝的妃子一起上朝
民間聽聞此消息也是一片嘩然。
沒想到宣帝居然真的肯放自己的妃子出來工作,沒想到這些妃子還真的能考中
當即就有不少在閨閣中就頗負才名的女子將她們定為目標,“父親,女兒也想參加科舉,訂婚不如就推遲兩年吧。”
“茵茵婷婷,我不同意”
“后妃都能參加,我為何不能”
“”
現在,哪怕父母不同意,只要把后妃的例子擺出來,他們也不能說什么了。
不少學生聽到這個消息,只能是哀嘆,“連宣帝的妃子都能考中,我等卻落榜了,何其丟人”
“其中會不會有什么黑幕”還有人不甘心,眼看著自己離中了也差不了幾名啊
同伴白他一眼,“誰搞黑幕這時候天下人都盯著,誰敢”
最有可能搞黑幕的就是皇帝,但是變法本就反對者眾多,皇帝要是真的弄了黑幕,朝臣們難道不會攔著
更別說考中之人的文章都會被公布出來,到底有沒有真材實料,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