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授課過程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洪偉通過敘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帶大家了解了保險業的大致情況。
于老師的言論褒貶參半,風格在自嘲與諷刺間切換自如,是位出色的講師,不愧是保險行業出身的,知曉學生愛聽什么。
學校邀請的社會人士特色鮮明,他們是來自各行業的佼佼者,愿意與大家分享見聞,竭力以客觀的立場全面分析事物,得益于此,陳博對保險的厭惡削減了幾分。
“下午是參觀,吃個飯好好休息。”
王旭每次下課前都會瞄一眼課表,免得被動翹課,事實上教務系統有推送功能,只不過開啟后經常會收到廣告彈窗,折騰了幾回,無奈又給關了。
這是學校幾處欠打的地方,明明可以把官方推送和廣告商分開設置,硬是要合在一起,準是錢到位了,臉皮什么的不要也罷。
“餐館去哪喝下午茶”陳博剛好肚子餓了,聽力不太好使。
王旭無語道“是參觀,兩個字都念第一聲,去楓葉區欣賞城市景觀。”
“哦哦,去楓葉區啊。”
陳博內心滿懷期待,當初早就合計著去這個號稱凝聚人類科技精華的城區看看,現在有公款旅游的機會,肯定要把握住了。
“你有幾天沒刷步數了。”王旭幽幽道。
“干嘛提這事。”陳博尷尬地笑了笑,偷看了眼考勤記錄,今天剛好滿一周。
“那里我幾年前去過,不知道如今發展成啥樣了。”
“不用工作衣食無憂嗎”陳博的腦海中充斥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其實真的可以用機器替代低端勞動力,然而官方會愿意支付一筆龐大的開銷去供養這些社會閑散人員嗎”
王旭小時候有考慮過這個發展趨勢,可至今仍未得到解答。
“如果把人口控制在一定數量,我認為是可行的。”陳博隨便說了句。
“不提這事了,想想今天吃什么吧。”
這個社會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的,就好像上個世紀討論要不要炸喜馬拉雅山,讓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進入西南地區改善氣候環境,再造一個江南水鄉。
由于其實踐過程具有不可逆性,處理論證必須慎之又慎,即無法確保100的有益,便堅持維系現狀。
兩人午飯各吃了一碗齋面,打算留空腹給楓葉區的美食,陳博興奮到睡不著覺,已經用手機搜起了楓葉區的相關圖片介紹。
“這圖片如果沒過,那還真是不錯。”
陳博給出了保留的贊賞,楓葉區的整體風格類似蘇州園林的都市版,強調人文與自然,隨處可見的綠化,高樓瓊宇反而成為了城市的點綴。
在城市建設歷史中,涌現出兩種不同的理論,在工業革命時期,大師霍華德提出了“田園城市”設想,強調了一種分散式居住模式,讓城市居民分散到廣闊的郊野中。
正如當時的時代趨勢,城市規模急劇擴張,農村人口不斷涌入城市,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包裹著骯臟、虛偽、道德的淪喪,人們茍活在這座城市,沒有尊嚴,更沒有崇高的道德。
他們只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