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陳博一通胡言亂語外加昧著良心的擔保,終于打消了代課群群主的顧慮。
“我怎么感覺這么操作還不如直接給筆錢打發走好呢,給自己挖坑了。”陳博在反復糾結中思緒飄遠了。
“課上不好就把人抵押了唄,她這么水靈,肯定不愁沒人追。”王旭把一罐可樂遞了過來,兩人拉環碰杯,二氧化碳沖擊的聲音回響在教室。
這一幕被講臺的老師看在眼里,他毫不客氣地指出“中間后排那兩個同學,我注意你們很久了,喝飲料不要那么大動靜。”
“好的嗝”
陳博本來只想乖乖應答認個慫,沒想到肚子不爭氣,這回鬧得哄堂大笑。
喧鬧了半分鐘后,教室恢復了上課狀態,這堂課是經濟課,主要介紹燈塔國的債務歷史。
縱觀世界發展史,債務的存在激發了更大的生產潛力,對于任何現代人而言,一生幾乎都與債務密切相關,大到房貸車貸,小到分期付款,無不是透支未來消費能力提前享樂。
在燈塔國剛獨立時,由于戰爭欠下的巨額債務,因此需要通過大規模發行國債進行償還,長期穩定且信譽良好的投資標的物符合大資本家們的利益,也把散落于十三州的人民凝聚在了一起。
曾幾何時,燈塔國也一度想要限制債務規模,在金本位運作機制下,紙幣的發行規模受到黃金的制約,但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膨脹是人類以往任何時期都無法企及的,由于市面上的流通貨幣不足,時常伴隨有通貨緊縮現象。
這一現象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宣告徹底結束,從此紙幣只需要憑借官方的信用背書便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使用,紙幣的國際化程度也取決于投資人對其背后官方的認可程度。
老師展示了幾張圖片,有同時期不同政府的國債規模,也把燈塔國單列出來,以時間線為標準衡量了燈塔國的債務規模擴張速度。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在金本位時代,各個地區的債務規模占gd的比重不到20,進入信用貨幣后,這個比例急劇膨脹,有些甚至增加到了150、200。”
“資本主義的原生缺陷使得他們的債務一定會在經濟周期內大幅增長,每次的衰退標志著財務的又一次重新分配,富人變得更富,窮人需要政府的救濟金才能勉強度日,周而復始。”
“2030年后燈塔國國債的收益率只有01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