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底價,然后把這么多的頻譜打包成一個個標的物,先是用密封競價的方式,讓所有運營商報價,再公布他們的報價。”
“這不就是密封競拍么”威爾遜頓時費解。
“聽我說完。”陳博好不容易理清的思路又讓這家伙斷了,對方連連表示歉意。
“我剛剛說到哪里來著對,公布報價。”
理還亂的陳博重新續上弦,接著說“公布報價并不意味著投標結束,事實上,這只是個開始,所有人在知道了對方的報價后馬上可以開啟第二輪密封報價,直到沒有新的高價出現。”
多輪同時進行,這樣可以保證各個運營商合理分配資金,不會因為情緒化交易導致優質資產低價成交,密封報價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量。
為了避免贏者詛咒,陳博提議在下一輪報價中運營商可以撤回上一輪的報價,他認為短暫的情緒波動會在下一輪的報價公開后被市場修復,這等于說給了運營商一次吃后悔藥的機會。
在打包標的物方面,陳博也是駕輕就熟,他以德克薩斯州為例,將整個大州劃分成了三部分,恰好對應三個都市圈,同時囊括了附近的農村地區。
“對于城市的遠郊地區,我們應該盡可能的讓它加入到標的物里,和優質地段的資產捆綁在一起銷售,而對于那些運營商們覬覦的核心地區,我們要盡量把它單獨挑出來競價。”
陳博用電腦在地圖上畫圈,在原有基礎上把一些核心地區標注出來,像舊金山都市圈和紐約都市圈,就是本次競拍當之無愧的香餑餑。
“中西部則盡量讓標的物的片區大一點,這樣外地運營商在涉足的時候就會考慮到潛在進入成本,從而放棄參與。”
為了激發參與者的熱情,陳博提出了活躍度的概念,畢竟萬一真的有運營商不想承接原有的業務,但沒新公司入局,該標的物還是會流拍,這也與初衷相違背。
活躍度概念規定運營商需要對一定比例的標的數量出價達到3次,這樣能最大限度的保證無人問津的標的也能有接盤俠。
威爾遜對陳博的方法贊不絕口,王緒也投來欽佩的眼神,陳博把自己的理論完善整理好,形成了初版的方案。
“這是我的意見,你拿去委員會審批吧。”
“不再優化優化么”
“不了,已經可以了。”
陳博秉承著做完試卷不檢查的原則,免得在猶豫的二選一中改答案敗北,事實上這個方案窮盡了他的腦細胞,再讓他搞復雜點的怕是當場暴斃。
“好的。”
無聊的時間并沒有過多久陳博只是去趟洗手間冷水敷臉的功夫以自己方案為主導思想的頻譜拍賣便在火熱進行中。
一開始,大家對這種方式并沒有感到多驚奇一如既往的出價幾家小公司為了維持活躍度,在價位偏低的時候便提前刷滿了額度防止被套路。
拍賣進行到第17輪仍然沒有標的物成交,但每次的報價還在不斷往上攀與此同時陳博注意到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