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在于他彈劾的人刑部郎中。
眾所周知,大皇子吳王入朝后,掌管的正是刑部,梁御史彈劾刑部郎中,便是在打吳王的臉。
至于原因,溫續文勾唇,他恰好知道。
當初元隆禮能被罷官免職,抄家流放,朝中出言彈劾他罪行的人,正是吳王一系。
而元隆禮是楚王外祖梁學士的門生,這樣一來,很明顯,是吳王斷了楚王的一個助力。
那前幾日梁御史的彈劾,顯然是在回敬吳王之前所為。
一個刑部郎中并不算什么,只是區區正五品而已,可刑部歸吳王掌管,他手下的人犯了錯,沒道理吳王能置身事外。
對于儲位之爭,只要有機會讓對方失去一點圣心,那都是值得的。
顯然楚王雖然被稱為賢王,卻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而且這賢不賢,還兩說呢。
百姓們知道的八卦很多,而且多種多樣,連某位官員去八大胡同,被家里的母老虎逮個正著的事,他們也知道。
溫續文在茶樓坐了半個時辰,聽到的八卦著實不少,有用的倒是不多,算是聽個樂子了。
總體來說,目前朝堂上的局勢還算穩定,豐靖帝雖然年老,可君威猶在,只要他一日不死,朝堂上就亂不起來。
三皇子燕王,也就是男主,目前還是個小透明,他雖領了工部的差事,可眾所周知,工部也就是六部中的小透明,主管的都是一些水利,屯田,交通等一些工程的事,和朝政關系不大。
溫續文聽了那么多八卦,愣是沒有一條和燕王有關,就連吳王府上側妃的知名度都比燕王高,可見他是有多透明。
離開茶樓,溫續文又在街上逛了一會兒,隨意找了一家酒樓用了飯后,便回府了。
次日,兩人一起去國子監報道,得到一張類似學生證的身份文書,今后可以憑借此物進出國子監。
現在還沒到開學的時候,國子監中只有寥寥幾個人,溫續文兩人沒有久留,典薄廳的官員聽到他們是從地方府縣來的,也沒什么交談的興趣。
出了集賢門,兩人便離開國子監,路上,李司祈難得主動開口道“國子監不愧是我朝最高學府,待入學后,我定要去典籍廳看看。”
剛才典薄廳的官員簡單給他們介紹了國子監的一些情況,當說到典籍廳有無數珍藏典籍時,李司祈的眼睛就亮了,溫續文就知道他肯定感興趣。
聽言,他笑道“能有表哥這般好學的監生,國子監的博士們必定心悅。”
李司祈擺擺手,“續文謬贊了,我這樣只知讀書的人,可沒人喜歡。”
他也知道自己的缺點,卻依舊一心沉迷于讀書。
溫續文覺得李司祈很適合做學問的工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搞學問,豈不是也挺好
報完道,兩人沒沒事了,只等開學就好了。
說實話,挺無趣的,剛開始溫續文還想去逛逛,可盛京太大了,只是坐馬車來回就要一個時辰,這是什么概念,有這些時間,他都可以寫一篇文章了。
出去一次后,他就老實了,沒有熟人領著,漫無目的地瞎逛還浪費時間,還不如老老實實讀書。
很快,進入三月,國子監開學了。
國子監有明確規定,除休沐日,國子監的所有監生不得隨意外出,也不得外宿。
國子監的宿舍都是兩人間,溫續文本想和李司祈住在一起,這樣好相互照料一下,結果這房間是隨機分配的。
不過也還好,他們雖不在一個房間,卻在一個院子,倒是離得不遠。
今日是開學的日子,也是下人隨從唯一能進去國子監的一天,之后監生便不能帶隨從進國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