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會那是什么”趙天麟很是不解。
“讓大家坐在一起互相認識,自我介紹一下,聊聊天,解開心防。目的是讓大家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下接觸陌生感,盡快能融入團隊。”
趙天麟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是這樣。何兄做事很體貼啊。”
在這個時代,不止一個人說過何銳體貼。何銳自己并不這么認為。從管理學角度,建立起互信是良好合作的第一步。只是有些人會本能的做,有些人則意識不到。何銳只是按照經典流程執行,與何銳個人怎么想毫無關系。
“趙兄覺得在下體貼,那就算是吧。”何銳答道。
“團長,傳單沒有了,我們再印一批傳單么”徐乘風跑來提出了建議。
何銳暫停下對文化教育劉景生的絲網刻印指導,抬頭答道“那就不要再印傳單。把這個識字手冊印出來。”
徐乘風勸道“現在還缺不少人。我覺得再發一輪傳單吧。”
“怎么缺人”何銳故意問。
徐乘風拿出了一份報告,是鐘義府做出來的。何銳掃了幾眼。到天津的八天里,已經選出35人。還有41個備選。在報告書下面,鐘義府還列出了合格率。
到現在為止,決定跟著何銳走的人員數量只占第一輪備選人數的四分之一。加上參加破冰會之后覺得自己不合適,主動退出的。通過比例只有五分之一。
按照這個比例,剩余的41個備選的人中,大概只能選出來8個。加上選出的35個,總數只有43人,是目標64人中的三分之二。
正說話間,許嘉也跑了進來,“團長,是不是再發些傳單”
何銳搖搖頭,自己也坐下開始刻絲網,同時命道“晚上再說。”
評議會繼續在晚上召開。許嘉雖然皺眉,工作態度還算一板一眼。其他評議員中,只有鐘義府還能保持基本的鎮定。像是性子比較急的何乘風,就有明顯的放水傾向。
到極限了。何銳心道。
這不是指天津這個百萬人口的北方第一大城市找不出人。64個人對于這樣規模的人口不到萬分之一。
也不是大家不努力。大家每天都想盡快完成工作。花費的心思力氣一點不比以前少。
所謂極限,是大家對這件事的忍耐度到了極限。只是現在的核心干部們都年輕,還沒辦法意識到這點。
既然已經到了極限,就沒必要再硬撐下去。何銳在第二天晨會上宣布,“現在結束所有散發傳單的工作。再不主動出去招生。大家開始做出關的準備。”
有些年輕干部如釋重負,有些年輕干部明顯不甘。鐘義府問道“團長,我們現在干什么”
“洗衣服,打掃衛生,收拾行李。”
“打掃衛生”鐘義府對這點很不解。
“我們在學校住了這么久,走的時候亂糟糟的。合適么”
鐘義府當即答道“是。我會帶大家打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