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辦法從當時人們的角度看問題,只能從后世角度看問題。每次改朝換代并沒有解決產生社會矛盾的根本問題。而且每次改朝換代中,死掉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百姓。中國文明發展的嘗試被打斷,很多領域的積累蕩然一空,只能重新來過。所以從后世角度看,破壞的作用要更大一些。文明黨在中國現階段的目標,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青年同志們沒說話,大家都期待的看著何銳。何銳繼續講述,“小農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低,與之相比,工業化國家的生產力幾乎是無限的。而科技發展又能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進程。只有讓中國發展成一個工業國,才能跳出幾千年來的治亂循環,進入新的文明發展階段。”
“文明的核心構成是生存與發展。生存與發展的實現方式,表現為生產與分配。生產與分配在實際應用上,則表現為效率與公平的不可解。效率與公平的不可解的問題并非是現在才被發現。兩千五百年前,中國先賢老子就在道德經里面講,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這個不可解在于人性的貪欲,但同時,提高生產力的源動力也在于人性的貪欲。”
看到一些青年同志因為貪欲這個詞而微微皺眉,何銳笑道“但同志們需要注意的是,貪欲的表現并不完全一樣,有的人貪財,有的人貪名,也有人對未知事物充滿無盡的渴望。你們說說,你們都貪什么”
聽到這里,青年們笑了。徐乘風問道“督軍,貪欲我們肯定都有,但我認為,貪欲不能無限制的發展。就比如地主們的貪欲無限的話,就會恨不得全天下的土地都歸其所有。這么想想倒是無所謂,真的做起來,必然導致無數悲劇。所以靠國家制度來解決。但是,公平又該怎么實踐”
“絕對的公平并不存在,因為公平的標準是一種非常主觀的看法。所以公平應用的領域應該在于保證底線。譬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必須確保的底線。不過大家注意到一件事沒,越是這種該講公平的時候,絕大多數人反倒不想公平。這也是為什么不要濫用公平的原因。”
青年們紛紛點頭。經過學習和工作,大家都更清晰的感受到公平難得的現實。
“發展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變化的過程,任何變化都不會讓人完全滿意。政府的工作之一就是根據現狀制定政策,對其中的破壞性部門進行限制,對造成的社會不公進行調整。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同志們千萬不要認為生產力發展與社會發展會造就一個整體公平的世界。恰恰相反,發展越是迅猛,導致的不公平差距就越是巨大。解決不公靠的是社會管理,靠的是生產分配的調整。而不是對發展的限制。”
“發展真的會帶來不公平嗎”陳得力對此很好奇。
“我舉教育作為案例。正好也為接下來談科技、教育、工業發展做個準備。有些人對于讀書興趣真的不高,有些人讀書就格外的優秀。如果大家只接受小學教育,雙方差別反倒有限。但是我們一定要大力發展教育,以后大學教育都會普及。那時候大家就會發現,有些人只是掌握了學校教育的知識,有些人則能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成為學術帶頭人。這就是發展帶來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