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托兒所里的小娃娃們歲數都在三歲以內,有些嘰嘰喳喳,有些在哭鬧。光是看這么一群小家伙,韓海濤就覺得頭疼。
開茶館這么多年,韓海濤覺得最難對付的就是真正的混人。而不到三歲的小家伙們比混人還可怕。混人只是混,小娃娃們則是不可理喻。
李隊長視察完,眉頭皺起,“韓稅務員,你覺得孩子們為什么這么鬧”
韓海濤回想著自己養孩子的經歷,對比后試探性的答道“他們是不是餓了”
李隊長眉頭立刻全舒展開來,隨即出門就走。韓海濤趕緊跟上去,走了一段,就見李隊長進了間簡陋的茅草屋,不多久左肩扛著一袋糧食,右手拎著一口鍋出來。
回到托兒所外,李隊長去弄了點柴火,架起火來。
鍋里清水燒熱了,李隊長左手將高粱面撒入鍋中,右手抽出腰后別著的搟面杖,順時針方向快速的攪拌面粉。直到面湯開始粘稠。等水燒沸,一鍋高粱面湯就算燒好。
高粱的氣溫聞著很好聞,連韓海濤都覺得很舒服。托兒所里面聞到這味道的小娃娃們哭鬧的更激烈起來。連那些看管小娃娃們的老人和女人都挪到門口。
李隊長對著看護人員喊道“趕緊去拿碗,大家一起喝粥。”
韓海濤好不容易才給十幾個小孩子喂完粥。好在小孩子們注意力都在吃上,吃飽之后先是有些歡樂,沒多久就困了。那些自己先兩碗粥下肚的老人和女人們給小孩子們都撂到炕上,看他們睡著了,自己也慵懶的坐在屋外的太陽下。
李隊長解決了孩子們哭鬧的事情,就去村里巡邏。韓海濤跟著走了一段,見那間簡陋的茅屋就在前面,便說道“李隊長,我有些走不動了。不如去你家坐坐。”
果然,那間簡陋的茅屋就是李隊長的家。屋里沒什么家具,卻收拾的很干凈。兩人坐下聊了起來。李隊長是從關內到這里投奔親戚,親戚也沒有多余的土地,就給李隊長安排了個帶了個孩子的寡婦,算是在這里安頓下來。
聽李隊長說起這些事情的時候完全沒有不滿。韓海濤遞給李隊長一根煙,兩人點上,韓海濤才問道“李隊長,若是我沒猜錯。那些糧食你自己家的吧”
“是。”李隊長答道。說完,李隊長叮囑道“韓稅務員知道就好,可別說出去。”
韓海濤露出了職業的笑容,換了個話題,“李隊長怎么想起跟著政府做民兵隊長呢”
“村里面推舉人,有幾個朋友推舉了俺。俺也沒想到排在前面的怎么就沒被選上。官府讓俺做事,俺也不能不識抬舉。”
又聊了一陣,韓海濤感覺自己很喜歡李隊長。此人雖然粗鄙無文,心思卻是很縝密。尤其是李隊長身上的那股正氣格外不容易。聊了好一陣,李隊長根本不提自己拿糧食出來的事情,韓海濤明顯感覺李隊長是真的把此事放下,心中更生出些欽佩。
晚上,韓海濤左思右想,拿出報告書的稿紙,摸出蠟燭點上。原本他只是想應付差事的時候寫點報告遞上去。回想起李隊長白天閑聊的話,以及李隊長的做事,還是忍不住提筆寫道,托兒所是一個很好的部門,然而托兒所里面沒有給娃娃們準備伙食。如果還有糧食,請適當給與補貼。孩子們吃飽了之后容易睡著,不會哭鬧。方便照看
這份公文第二天一早就派人送去鎮里,當天傍晚,鎮外響起馬蹄聲,李隊長警覺的迎出去,就見兩名穿著制服的軍人騎了馬匹,牽著騾子到了村口。
騎兵們跳下馬,問道“請問是李隊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