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月3日。本該是袁世凱的登基大典的第三天,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在京城舉辦了一場酒會。除了同盟國之外的各國駐華公使都參加了酒會,當莫里循抵達會場的時候,就見會場里已經滿是賓客。
見到莫里循進來,已經有人迎上來問候。莫里循知道對方想問什么,果然,大家感興趣的是在戰爭中被迫取消的袁世凱登基大典會在什么時候舉行。
莫里循苦笑著搖搖頭,“哦,我已經不是大總統的幕僚。大總統怎么決定的,怎么可能通知我。”
詢問的人并沒有放棄,而是追問道“難道您就沒有一點消息么”
就在此時,朱爾典的侍從過來低聲對莫里循說了幾句。莫里循正好擺脫了麻煩,跟著侍從向里面走去。
在一個小房間里,朱爾典正在等著莫里循。門一關,外面的嘈雜聲就被隔絕在外面。朱爾典遞給莫里循一杯酒,詢問起莫里循與袁世凱接觸的事情。莫里循用力搖搖頭,“閣下,我已經放棄了與他的合作。真的難以想象,一個有這么久從政經驗的大人物竟然能做出這么拙劣的政治舉動。”
朱爾典公使笑道“你對我們的朋友未免太苛刻了,莫里循。我們朋友的部下是怎么看這件事的”
莫里循想著袁世凱的部下,突然腦海里冒出了何銳的模樣,讓莫里循自己都有些訝異。
就在此時,朱爾典繼續說道“我認同你的看法,我們的朋友只怕無法通過這次的考驗。你認為誰會是北中國的下一任領導者”
莫里循整頓了一下思路才答道“我認為段祺瑞與馮國璋兩位先生是最可能接過大總統職位的人。”
朱爾典的看法也差不多,便繼續問道“南方呢孫文先生能夠統合南中國的勢力么”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很低。雖然孫文先生擁有很高的聲望,但是當袁世凱大總統被迫退出政治舞臺的時候,南方的督軍們可不會采取選舉制度。”
朱爾典公使明顯對這話很有感覺,露出了會心的笑容。細細的品了一口酒,朱爾典公使問道“您認為中國還有其他可能成為未來領袖的人選么”
“我暫時沒看到有這方面的人。”莫里循答道。
“我聽說您專門前往關外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年輕人。”
“閣下,那的確是一位很有趣的年輕人,和他交談的時候我甚至會懷疑我身處倫敦的大學里面。”
見莫里循對何銳很有興趣,朱爾典有些好奇,“一位學者型的軍人么”
“用學者描述他并不太合適。我感覺自己好像看到一位年輕的拿破侖。”
“哦竟然可以給他這么高的期待”朱爾典笑道。
莫里循臉上露出了爽快的笑容,“我希望上帝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