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何銳就沒這閑暇,他返回奉天,接受了朝日新聞與讀賣新聞記者的專訪。
兩家報社的記者也算是熟面孔,朝日新聞的武田記者見到何銳,問候之后就感嘆道“閣下離開日本之后,軍魂就遠沒有以前好看,現在已經停刊了。”
讀賣新聞的上杉記者也有同樣的感慨,不過上杉記者并沒有留戀過去,他感嘆道“閣下在七月的專訪,反響非常好。尤其是閣下對于日德蘭大海戰的評價,得到了極高評價。德國艦隊的奮戰,也不過是監獄中囚徒對看守的一次猛烈進攻,并沒有改變德國海軍的戰略局面。即便戰果再輝煌,也于事無補。不知閣下對中國加入協約國是如何判斷”
“兩位知道的,我一直呼吁中國中央政府盡快加入協約國。雖然我在中央并無發言權,但是就我聽到的零星消息,黎元洪大總統有可能在近期宣布這個消息。”
兩位記者的眼睛亮了,武田趕緊追問道“這消息屬實么”
何銳笑道“我也只是聽說而已。不過我在國內報紙上已經多次呼吁,也上書給黎元洪大總統。想來大總統總是能夠有所思考。”
袁世凱死后的第二天,根據他制定的繼任者名單,其中排名第一位的黎元洪繼任民國大總統。身為武昌起義后被強行帶出來主張局面的大人物,黎元洪的確是此時最適合的人選。
不過黎元洪接下來所做的就是想通過承辦洪憲帝制的責任人,順道推翻北洋制度。這就遭到了北洋整體的反對。
所以何銳所說的內容是真的,因為何銳的確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給黎元洪等人上書。但是何銳一點都不信自己的話真的能有這么大的效果。
之所以這么做,完全是因為何銳想獲得協約國的認同而已。
采訪結束后,送走了記者,法國商人馬格隆前來拜訪,一見到何銳,他立刻興奮的說道“閣下,可以大規模生產了。”
“哦”何銳有些不太敢完全相信馬格隆的能量,畢竟這是軍火,俄國制式步槍的訂單的確有不少風險。
馬格隆看出何銳的心思,他繼續說道“設備已經開始生產,如果不是南部的工廠水平不如北部,現在就應該到了。不過請閣下放心,很多人非常欣賞閣下對加入協約國的誠意,認同閣下現在擁有的生產能力,愿意與閣下合作。”,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