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爾典當然可以不搭理何銳,但是任何在遠東行動的執行者都是朱爾典,單純受命于倫敦,朱爾典就會失去主動性。
心中已經決定與何銳見面,朱爾典還是向難為一下何銳,就寫了電報稿,今日身體不適,不耐舟車勞頓,還望何將軍能前來北京會晤。
既然何銳有所求,就讓他親自來京城吧。至少在氣勢上,朱爾典還是不想落了下風。
然而電報發出去之后,朱爾典卻有些后悔了。以何銳不甘人下的做派,他大概不會那么簡單的就采取低姿態。而且何銳現在也沒有理由向朱爾典低頭。但電報發出去了,朱爾典也沒辦法追回。看了看日歷,今天是1918年5月22日。朱爾典覺得任由事情發展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5月23日,段祺瑞剛坐到民國總理辦公室內,幕僚就快步進來,送上一封電報。
看了看幕僚的神色,段祺瑞不看電報,直接問道“是誰發來的”
幕僚趕緊答道“回稟總理,是何銳的電報。”
只是聽到何銳的名字,段祺瑞就皺起了眉頭。在北洋所有督軍里頭,何銳無疑是年齡最小的,說他是小老弟,都是北洋大佬們抬舉。
但是何銳反對袁世凱稱帝,反對中國分裂,對內收復外蒙,對外拿下中東路,外交上使得日本不能造次。通過報紙宣傳,何銳無疑是現在北洋中名聲最好的一個。
現在的北洋分為馮國璋的直系,與段祺瑞的皖系。何銳這小老弟又實力大增,已經被稱為奉系,隱隱成了北洋里面排名第三的力量。這樣的家伙發電報,只怕沒好事。
稍稍定了定心神,段祺瑞打開電報,看了片刻,臉色嚴肅起來。幕僚看得出,段祺瑞這神色并非惱怒,而是不解。果然,段祺瑞思忖片刻,就站起身把電報交給幕僚,自己背著手在辦公室里面走了起來。
幕僚趕緊看了電文,也開始陷入思考。何銳的電文中告知段祺瑞,由于英國有意想讓捷克軍團通過東北新收復的中東路鐵路前往港口,所以何銳想進京與段祺瑞商議此事。
必須得說,這是件正兒八經的國事。從任何角度,何銳都不能自作主張,外交部歸總理段祺瑞管,前來與段祺瑞商議是理所當然。
不過何銳因為國家的事情,按照制度前來京城商議,透露出一股濃濃的怪異感覺。幕僚覺的事情不該如此。
等段祺瑞走回作為坐下,幕僚看段祺瑞的神色,就問道“總理,要給何銳發電報么”
段祺瑞明顯做除了決定,果斷答道“告訴何銳,我在京城等他。”,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