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白衛軍騎兵們已經走出去三天,第四天,連具備了吃苦耐勞,能忍受低溫環境的頓河馬都有些失去了活力。
高爾察克率領的殿后騎兵們卻依舊保持著斗志。這些俄國白衛軍們跟隨在他們信賴的將軍身邊,懷著東山再起的希望,策馬前行,遠離布爾什維克魔爪。為了節省馬匹的力氣,白衛軍們壓低了速度,向著約定的車站前進。
下午時分,背后追上來了幾名穿著白衛軍軍服的騎兵。高爾察克的部下立刻停下來,舉起步槍,做好了戰斗準備。來的人只是策馬疾馳,看得出,他們可沒有珍惜馬匹。在西伯利亞10月的初冬,馬匹鼻孔中噴出粗氣,到了近處,高爾察克的部隊甚至能看到馬匹嘴角的白沫。
為首的那名白衛軍騎兵高聲喊道“我們是第二騎兵營的,從鄂木斯克過來的”
這樣的呼喊反倒激發了殿后騎兵們的警覺,凡是留在鄂木斯克的人都選擇不再追隨高爾察克,此時追上來的目的明顯值得懷疑。
高爾察克已經到了隊伍之中,他分開士兵,策馬而出。趕上來的幾名白衛軍騎兵立刻跳下呼呼喘氣的馬匹,上前向高爾察克敬禮,“閣下,紅軍已經進了鄂木斯克,他們進城之后就開始抓人,那些放下武器的官兵都被抓走了。我們幾個拼命逃出來,才活了下來。”
高爾察克沒有立刻回答。內戰的慘烈超出他想象之外,雙方的部隊本來就有強烈的敵意與仇恨,從戰爭爆發沒多久,互相槍斃戰俘就成了家常便飯。高爾察克是海軍出身,對于槍斃戰俘很是抵觸,卻也無能為力。當仇殺積累到后來,大家都和瘋了一樣,完全不受任何戰爭底線的約束。
在這些日子里,高爾察克也反思了戰爭的失敗。就無奈的發現,當投降也不能保存性命的現在,戰場上的軍隊一度爆發出驚人的戰斗意志。當白軍戰敗后,就再也無法鼓舞起繼續戰斗的意志。反觀占據了優勢的紅軍,則越戰越強,摧枯拉朽般把白軍擊敗。
高爾察克詢問了紅軍的番號,這幾名白衛軍表示好像是圖哈切夫斯基的部隊,但他們只顧著逃命,完全沒注意到這些。
那些殿后的白衛軍騎兵們登時怒了,有人拉動槍栓喝道“你們怎么可能不知道紅軍的番號,你們就是來騙我們的”
高爾察克看著那幾名白衛軍的神色中都是氣惱與恐懼,便說道“我相信你們,感謝你們前來通知我這個消息。你們接下來要去哪里”
幾名逃出來的前白衛軍一時無語,最后艱難的說道“閣下,請允許我們繼續追隨您。”
高爾察克轉回頭對部隊喊道“給他們換幾匹馬,他們的馬匹現在已經跑不動了。”
雖然跟隨高爾察克的騎兵們依舊不相信這幾個逃出來的家伙,但是高爾察克下令,也沒人反對。騎兵們把用于替換的馬匹交給這幾名白衛軍,牽上他們已經疲憊不堪的馬匹繼續向東前進。
鄧金生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要部隊繼續向東,就距離東北越近。高爾察克已經失敗了,鄧金生對他們已經不抱任何幻想。趕緊回到東北就成了鄧金生唯一的期待。
既然知道紅軍已經追了上來,再緩緩行軍已經沒有意義,騎兵們加快速度,經過幾天艱苦的行軍,終于抵達了約定的車站。
這是廣袤西伯利亞平原上常見的一個車站,車站頂端的旗桿上懸掛著破爛的俄國雙頭鷹旗幟。布爾什維克會在所有攻占的標志性建筑物上升起他們的旗幟。即便如此,部隊也十分小心的摸進去,不久之后就歡喜的回來報告,“閣下,車站里還是咱們的兄弟,他們準備了一列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