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可以堅持下去,只要收復國土,蘇俄就賺到了。但是日本一直在付出狀態,遲早會因為看不到收獲的付出而不得不放棄。
整篇分析都是從日本角度出發,這讓軍委的同志們感覺不是很適應。畢竟在軍委同志們看來,日本嘗試趁著蘇俄內戰撈取好處的事情,本就是不體面的卑劣行為。這已經證明了日本不是什么好東西。
不過關于國際政治的部分還是讓大家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徐乘風先看完的,他一言不發的思考著,等著同志們都看完。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決斷。如果想在解放全中國后收復被俄國搶走的國土,就不得不考慮一場國戰。還是得是得到列強支持的國戰才行。
其他同志們看完,也紛紛點頭。大家的想法差不多,只要日本沒能趁機大撈好處,維持現狀的局面也不是不能接受。
程若凡開始了下一個議題,“主席,蘇俄紅軍要發動進攻,軍委判斷高爾察克贏不了,我們該把邊境強化到什么程度”
何銳考慮過此事,“我的看法是,我們現階段就開始準備從海參崴把白俄難民運走的航運力量。現在咱們的造船廠能制造多大噸位的船舶了”
軍委的同志們互相對視了幾眼,目光都落在暫時負責軍備的鄭四郎身上。鄭四郎覺得此時的氣氛有些尷尬,索性笑道“主席,咱們還沒辦法造萬噸輪。”
何銳被逗樂了。同志們第一反應大多是不快,但是片刻后也只能苦笑。就在不久前,江南造船廠生產的萬噸輪下水。
民國7年1918年夏,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急需船舶往返歐洲輸送軍用物資,遂電令駐滬領事,商請江南造船所趕造萬噸運輸艦。同年7月10日,美國政府運輸部總辦韓麗和中國政府駐美國公使顧維鈞,分別代表雙方簽訂了合同,確定江南廠為美國政府建造4艘萬噸運輸艦,造價按照每載重噸195美元計算,4艘艦總計780萬美元。
建造所需的鋼材、圖紙以及技術工人由美方,器材采購和收付款委托美商大來洋行代辦。該艦所使用的三膨脹往復式蒸汽立機是由江南造船所制造。
對于東北的同志們來說,眼看著幾年間東北不知不覺間干辦了這么多大事,難免有些看不起其他地方。覺得那些身處舊世界反動統治下的地區著實不行。
但是萬噸輪建造出來的消息讓大家的狂傲之情被兜頭一盆冷水。東北的重工業發展起來了,但是東北之前的工業底子太弱,現在能自造的船也就是百噸。雖然大家也說,萬噸部分都是利用了從外國進口的鋼材設備,有許多外國技術人員承擔起技術崗位。但是心里面著實不開心。
何銳倒是無所謂。此時何銳挺欣賞鄭四郎的態度,只要我們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這種坦率的心態非常好。
何銳解釋道“小船不是問題,只要能把人塞進去運走就行。做事情不能虎頭蛇尾,我們已經用防止人道主義危急而出手,現在決不能撂挑子不管。另外,大家若是羨慕江南造船廠的生產能力,咱們派人去聯絡他們,看看他們能否為東北建造萬噸運輸船。畢竟江南造船廠現在有了經驗么。”
“可以派人去么”鄭四郎大喜。
何銳點點頭。想讓江南造船廠真的造出完全的國產船,并不容易。這里面有太多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但是保住中國的重工業實力,等解放全中國之后,這些都是中國的。何銳愿意做出些努力。
正想繼續說,就聽鄭四郎喜道“也不用他們建造萬噸輪,先能建造兩千噸的運輸船,就能解決我們現在的很多問題。只是和日軍開戰后,我們需要的是小型艦艇,現在我們能建造的都是近岸的炮艇。魚雷技術不行,只能布雷。”
參謀長程若凡已經準備了海上防御,何銳很是欣喜。本來何銳是準備再等一段時間進行全面的海上防御評估,畢竟現在東北的實力還不足,即便讓日軍某種程度的登上海岸也在能接受的范圍之內。既然程若凡已經開始做計劃,不妨看看參謀部的能力。
軍事會議一開就一天,高爾察克的命運就在這一天被完全決定。
第二天,按照計劃,東北軍外聯部門就給了紅軍回復。東北軍絕不允許任何外隊進入中國境內,一旦中國領土遭到入侵,就會立刻展開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