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門迫擊炮。現在東北軍的每一個排都配備了一門60迫擊炮。在最近的防御陣地構筑上,何銳提出了幾個二戰水平的排級環形陣地。在三道戰壕的環形陣地中央就布置了迫擊炮。
按照東北軍三三制,一個軍三個師,一個師三個團,如此類推,東北軍一個軍,光是隨著步兵行動的迫擊炮就有243門。如果把營級作戰單位的排擠炮排,以及團、師、軍所有的炮連、炮營,炮團算進去。一個軍四萬人,就有數百門炮。
高爾察克軍,號稱70萬軍隊,也就千余門炮。這種火力強度,可以用不值一提來形容。
這就是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工業實力。就如何銳的環形陣地為例,一個排固守,每一個班都有班用機槍,再給這個排增加兩門迫擊炮,一挺重機槍。
只要日軍沒有120炮來轟擊這個陣地,東北軍一個30人出頭的排足以防御日軍一個194250人之間的標準中隊。哪怕這個中隊帶了山炮,也很難突破這個環形陣地。更別說,日軍是不會把山炮分配給一個日軍中隊的。
而東北軍,以現在的安排,則是迫擊炮與重機槍,可以在戰斗中隨時分配給一線的步兵排。
在防御戰中,30人出頭的排,會打出去數千發彈藥。兩億兩千萬發彈藥,要供給號稱70萬人的白軍使用。一個人總共分配三百多發子彈,這只能叫做可憐。
何銳完全沒有給越飛解釋的打算,越飛是一個文職人員,不理解是正常的。如果蘇俄紅軍連能夠完全理解這份清單的軍人,那么蘇俄紅軍就不可能存活到現在。更沒有讓何銳費心選擇聯合的價值。
天色晚了,越飛先去休息。第二天,越飛再次與何銳會面。有了晚上與隨行人員的討論,這次會面的氣氛就輕松了許多。
正如何銳所料,越飛隨行人員中有人理解了這份清單的價值。白軍的瘋狂反擊的確是強弩之末,要不了多久,嘗試用火力壓倒紅軍的白軍就會打不下去。
既然迫在眉睫的問題已經有了交流,越飛就詢問起何銳對于未來中國政治制度的考慮。
“我們中國會以實現為目標,走社會主義路線。”何銳說起這個可就不困了,“馬克思先生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的學者,他的巨著到現在為止,讓那些資本家們明白了什么叫做科學資本主義。”
聽到這話,越飛差點被嗆到。科學社會主義這個名詞,是普遍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評論。何銳這句科學資本主義,至少對于越飛來說是聞所未聞的。
何銳并不覺得自己開創了什么。在21世紀的中國,這是一個比較有共識的看法。在馬克思的資本論出現之前,所謂的資本主義世界并沒有對于資本主義本身進行科學的論述。
驅動那些資本家們的動力,是對于破產的恐懼。不管是資本家們做了什么,都只是為了能夠茍延殘喘更久。當然,能理解到這些,就算是出色的資本家。能夠貫徹的,更是少之又少。
面對一臉訝異的越飛,何銳繼續說道“發展生產力,需要社會制度的推進。所以中國的社會制度,是自下而上。并非是自上而下。”
越飛覺得何銳此時意氣風發,有種激昂慷慨在心中。
但是何銳卻真的不是這么想的。蘇聯的問題在于其社會制度是自上而下,與領導的自下而上的中國革命大相徑庭。之所以講這些,何銳其實也有想讓這幫蘇聯領導人看到另外一種制度模式的期待。
的自下而上,是從基層出發。也就是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集中力量辦大事,與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村村通路,村村通電,村村通網之間并不抵觸。
可制度如果是自上而下,那就完蛋了。蘇聯搞出的野蠻征糧,強行農業化,都是必然。
蘇聯完蛋,真的不是那么幾個壞人就讓蘇聯徹底崩潰。制度在蘇聯發展到人民群眾無法從中汲取到力量,被人拋棄,才是原因所在。,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