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銳并不擔心東北軍會進攻日本的消息會被段祺瑞告知給日本。回到沈陽,何銳繼續著自己的工作。戰爭并非是最高統帥一聲令下,士兵們就自然而然的組成軍隊,烏央烏央的開赴前線。
便是在農業社會,戰爭也需要準備期。工業社會中,戰爭的準備內容以及準備規模比起農業社會更大了許多。作為統帥,必須也只能經過文件的方式掌握戰爭準備進程。
就在何銳回到沈陽的第二天,莫里循前來見何銳。何銳正好看完了一大摞報告,確定了在外蒙與黑龍江那邊中蘇邊境的軍事安排。
本首發站點為塔讀a
現在已經是8月,還沒正式出現蘇聯。不過聯共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已經召開了會議,決定要組建起蘇維埃聯邦。按照歷史局面,這件事會確定。
在等待莫里循進來的時候,何銳冒出了一個惡趣味的念頭。蘇聯果然沒來找中國詢問是否想加入。如果蘇聯敢來找,何銳就敢同意。
此時腳步聲響,莫里循已經走進何銳的辦公室。何銳本以為莫里循會顧左右而言他,沒想到這位招商局長開門見山,“主席,東北軍真的要南下么”
在東北政府里面有些外國官員,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都有。在這些人中,職務最高,實權最大的就是莫里循。所以英國政府對莫里循可是寄予厚望,一方面,英國政府以莫里循在東北政府辭職后就會給莫里循在英國內閣安排個職務為釣餌,給莫里循足夠的誘惑。另一方面,英國政府也通過莫里循盡量獲得東北政府的核心情報。
所以何銳的關鍵決定都是在黨口的會議上決定,莫里循作為行政口,只能獲得行政口應當知道的消息。而這些消息本身沒什么好隱藏的。
至于軍事口,更不是莫里循能夠介入的。所以何銳雖然不覺得意外,卻也有些滿意。看來英國方面的確認為東北軍的作戰對象是北洋。
雖然是這么想,何銳還得按照規矩來。把臉一沉,何銳問道“莫里循局長,如果有這么一場戰爭,在動員會議上自然會告訴行政部門的同志們。招商局打聽軍事上的事情,這是在破壞行政紀律”
莫里循當然知道行政紀律。英國政府也的確給莫里循發來消息,要莫里循盡快確定何銳行動的目的。
聽何銳這么講,莫里循盯著何銳,果斷答道“到現在為止,主席一直沒有對于中國中央政府簽署的條約表過態。我個人支持盡快統一中國,此次前來的目的是請主席在這些事情上做好準備。東北軍入關后,立刻就要直面各國在華駐軍。那時候難免會發生軍事沖突。如果主席能夠立刻發表承認條約的發言,同時態度嚴厲的表明,那些條約并不等于各國在華駐軍可以肆無忌憚的主動進攻東北軍。一旦外國駐軍對東北軍進行挑釁,就超出了條約內容,東北軍將依照戰爭規則,對其進行殲滅作戰。以我對各國的了解,他們就會約束軍隊,不會擅自開戰。”
何銳有點感動。能說出這話,證明莫里循的確對中國有些感情。不過何銳的感動只有一點點,如果是一個堅持何銳立場的民族主義者,莫里循的話不僅談不上對中國有感情,更是會被看做帝國主義走狗在恐嚇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塔讀a,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站
中隊在中國的土地上作戰,憑什么要讓外國人決定
在中國民族主義者立場上看,敢說這話的人就是帝國主義的走狗,殺了也不可惜。
何銳笑道“莫里循局長懷念在京城的日子么”
“京城的環境比沈陽差很多。”莫里循嘆道。
何銳勸道“別這么想,錢花到哪里哪里好。只要錢到位,沙漠里也能開滿鮮花。再說,京城的氣候可比沈陽暖和。”
莫里循沒有立刻回答。何銳的話已經可以看做是暗示,暗示何銳要帶著莫里循一起回到京城。而且何銳有意把自己的權力中心從沈陽轉移到京城去。所以莫里循笑道“京津是做貿易的好地方,招商局在京津定然能拉到更多投資人。”
何銳點點頭,“與京津比較,上海與南京也不錯。”
莫里循的神色又嚴肅起來,“主席,東北軍一旦抵達長江,就要面對英國在長江的艦隊。在于英國就此事達成協議前,我真的不建議軍隊渡過長江。如果軍隊要強行渡江,是真的會引發戰爭的。”
何銳只是笑了笑,卻沒回答。此時秘書又推著小車進來,上面放了好多文件。何銳指了指文件,“莫里循局長,你說的我都會考慮。不過今天著實不能再和你談下去了,你看看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