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突然就停了,那是凌晨兩點多的事情。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日軍火炮結束了與東北軍的對射。東北軍入朝部隊在東西兩線各有兩個軍,兩軍的軍屬炮兵群都參加了炮戰。炮擊剛結束,東西兩線沒有參與穿插的軍,各派出一個師的兵力,繞過日軍主力防御的區域,向日軍側后方進發。
這是集團軍司令胡秀山的命令,胡秀山身材中等,172左右。長臉,額頭高,顴骨高,鼻梁高。在故鄉有個小綽號,三門露。
胡秀山生活中少言寡語,在指揮上,他的每一道命令都讓部下們感受到另一種風格,如刀鋒一樣鋒利精準。
電報命令并不復雜,“告東西兩線部隊炮戰中,日軍已經發現自己的火炮數量遠不如東北軍,準備撤退的幾率開始增加。投入戰斗兵力沿日本主力部隊外側移動,以纏住日軍,使其不得撤退。”
原文來自于塔讀a,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a。
除了派出包抄準備部隊之外,胡秀山還命令部隊開會包抄,這是一定要將日本駐朝鮮軍殲滅不可。
敢打大仗,能打大仗,是胡秀山給軍中高級指揮官們留下的印象。
部隊開始運動的時候已經是早上三點左右,此時從漢城前往平壤的火車上,石原莞爾中佐把列車長叫過來,指著煤氣燈說道“再換一個,要夠亮。”
列車長心中對這么一個中佐的行徑是有些不滿的,然而看著桌上眾多地圖,以及這位中佐有些疲憊的神色,列車長只能奉命而去。
石原莞爾中佐埋頭繼續查看著地圖,他著實看不出兩位師團長還有什么機會能夠撤下來。根據駐朝鮮軍的情報,在他們對面有34個軍,石原莞爾認為數量應該是4個軍。
東北軍一個軍4萬人,一個師的兵力與日本甲種師團一個旅團兵力相當。兩個日本師團共下轄4個旅團,東北軍4個軍12個師。石原莞爾是真的想不通,兩位師團長為何不向后移動。
如果是石原莞爾指揮,他即便不敢真的大撤退,至少也要盡可能脫離與東北軍的戰線接觸,做好到第二線布置防線的準備。
不過想了想,石原莞爾也覺得不可能。以日軍的制度,石原莞爾如果這么做了,大概也不會有什么好下場。嘆息一聲,石原莞爾的思路飛到了敵人那邊。如果是敵人,會如何做
幾年前,石原莞爾雖然知道自己用兵方面更多的是天馬行空的思路,真正勝過日本軍人的大概只有自己的戰略思考。在東京與何銳暢談軍事,石原莞爾發現自己的戰略格局比何銳差了一兩個檔次。戰術方面,自己的奇思妙想不禁沒有超過何銳,何銳的同等奇思妙想是勝過石原莞爾許多的。與何銳交談中,石原莞爾反倒發現自己的想象,在何銳這里已經是現實。在戰爭的實際執行能力,何銳的基本功扎實到令石原莞爾不得不服輸。
經此失敗,石原莞爾才終于收起了恃才自傲的心思,承認人上有人。從那之后,石原莞爾是真的收斂了許多,至少在團結同志方面,他本人著實肯把同志看做走在同一條道路上的平等合作伙伴。
本首發站點為塔讀a
但,石原莞爾依舊看不上那幫所謂的上層。
就如何銳對戰爭中服從命令與隨機應變的判斷,“大部分人把服從命令當成推卸責任怠于思考的借口,把隨機應變當成追求個人利益的借口。歸根結底,這些人并沒有責任心。一支組織完備的軍隊,主官們必須有責任心,對于部隊與戰爭的責任心,這必須由制度來保障與保證。”
想來何銳已經完成了軍隊建設吧。從東北軍三天內殲滅關東軍的戰果來看,大概東北軍的師一級指揮
官,已經達能夠根據當下局面做出合理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