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蘇俄就成了露頭不成反被打臉。所以,蘇俄方面談的是朝鮮人民的反抗。蘇俄與朝鮮接壤,雖然不會出兵,卻有能力給朝鮮境內的反日力量武器裝備以及軍事訓練。日本如果給蘇聯上臉色,蘇俄就要真的干點啥。這就叫禮尚往來。
日本現在被打成這樣,本來只是把東北設定為軍事對手。蘇俄此時提出了朝鮮問題,是在給激烈卻比較明確的局面中添加了一個新的變數。這是很出色的選擇,這是必然能讓日本感受到壓力的行動。
這也是踩著何銳搞事的政治手段。就如當時何銳踩著布爾什維克與白俄,搞出來的俄國人道主義危急一樣。
當然,何銳也很確定。即便自己不搞出人道主義危急那檔子事,列寧同志也會這么干。,如果沒有這樣的眼光與執行力,就談不上是優秀的大國政治家。
對于大國政治家,列寧同志在現階段只會做到這么多。何銳用這個小案例調節了一下心情,再拿起第二集團軍近期戰報的時候,感覺也好了許多。
“1922年10月15日戰報,第00945號密件。10月15日,進攻平壤的戰斗開始后,守軍一改之前日軍的戰術,不管是武器配備位置,以及武器配備層次,都與之前的日軍部隊大不相
同。日軍的改變不僅在陣地布置與武器布置,他們采用十分嚴密連貫的防御陣地對抗我軍小分隊作戰。
防御陣地上,兵力密度降低。一旦被我軍突入,日軍立刻采用炮火阻攔我軍后續部隊跟進,快速運動后方防線中的部隊實施反擊。我軍因為數量不足,陣地不熟,進攻都遭到了失敗”
“1922年10月16日12點前戰報,第00951號密件。10月16日,日軍已經放棄平壤外圍的防線,退入城區邊緣防線。我軍進攻時發現,日軍已經拆毀了一部分民房,制造出空白地帶。并且利用拆毀民房的材料,構筑出一條平整完備的防線。雖然不知道日軍是否從日本關東軍覆滅的經驗中吸取了教訓,絕不和我軍進行巷戰,而是采取整齊嚴密的防線進行正面對抗。但日軍指揮官所采取的戰術,最大限度遏制了我軍滲透戰術的優勢。逼迫我軍與日軍實施消耗戰,以最大限度發揮出日軍官兵基本軍事素養水平
面對如此有針對性的變化,集團軍正在分析日軍指揮官的戰術特點,以確定其軍事理解與戰斗風格。”
這是集團軍司令部的戰報,還有第二集團軍下的軍級單位,師級單位的戰報。那些戰報中明顯能看出同志們已經受到了情緒影響。有些營團級指揮官遭遇挫折后,熱血上頭,就堅持著部隊訓練有素的戰術,要與日軍死磕到底。好在師部迅速下令,暫時剝奪了指揮官的指揮權,把部隊給撤了下來。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a,歡迎下載a免費。
確定了基本情況,何銳嘆息一聲,站起身來走到窗口抽起了煙。石原莞爾,永田鐵山都是日本軍中最頂尖人才。他們的才干絕不會是豬頭小隊長那種不怕死,敢死戰的個人勇武,而是能夠冷靜看待現實,并且以最快速度進行調整,完成作戰目標的能力。這種人可以在局部戰場上劣勢一百次,依舊能在整體戰役中達成戰役目的。這種人的堅毅、持久、敏銳、果敢,在眾多指揮千軍萬馬的將領中也是首屈一指。
頂多有7年從軍經歷的東北軍軍人們遇到這些人,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何銳本人比較樂觀,東北軍中擁有學習能力的軍官們,是能夠從戰爭本身學到知識的。
何銳并沒有考慮石原莞爾能否學到東西,因為石原莞爾成為日軍第一線指揮官這件事本身已經超出了何銳的想象力之外。何銳一直覺得,石原莞爾這樣的家伙很可能是在日軍遭受重創后,重整旗鼓開始反擊階段,才會被從軍校中拉出來投入現役。在這個階段,本該是那些日本老將們指揮日軍作戰。
在平壤的石原莞爾并不知道何銳在考慮什么,此時他已經深刻的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急。當下的朝鮮一片混亂,臨時拼湊的部隊數量不到3萬,裝備更是參差不齊。石原莞爾雖然認為東北軍絕不會以攻占漢城為目的,但是這是建立在日軍能夠守住漢城的局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