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本就青白的皮膚更蒼白了一些,不自覺顫抖的手臂還在抖動著。加藤海軍大將終于開口了,“你方才說過,想通過一次大規模的作戰,把敵軍兩次作戰的設想徹底打破。能解釋一下么”
“下官的分析來自于一個常識問題。何銳到底有多少精銳部隊。帝國陸軍的士官們在校學習超過12年,陸軍大學畢業時,有15年時間在學習。何銳回到東北已經7年,聽聞何銳在東北學習德國教育制度,大辦義務教育,即便何銳教育成功,開始大規模培育出士官的時間不超過3年。這批士官們能夠率領的部隊規模最多15萬人。”
加藤海軍大將已經豁然開朗,心中對永田頗為贊賞。此次陸軍戰敗,海軍也頗有分析。包括加藤大將也搞不明白,何銳到底哪里來的這么多精銳部隊。作為列強,日本海軍很清楚,只有先進的裝備而沒有能夠靈活運用先進裝備的軍隊,打不了勝仗。
日清戰爭,日俄戰爭都證明了這點。
從戰報中看,東北軍真正占優的是飛機,東北陸軍雖然也使用了包括火焰噴射器之類在歐洲戰場上出現過的裝備,但真正勝利的原因是東北軍靈活勇猛的作戰模式。
永田鐵山從合格士官數量分析問題的角度正好切中問題的關鍵。假設東北軍人人都有5年制小學畢業水平,相較日軍的學歷占了點優勢。但是東北軍在6年中培養出來的士官數量是遠不如搞工業化搞幾十年的日本可比。
首發塔讀
東北軍士官數量的確只夠率領15萬精銳部隊。從已知的戰況看,東北軍有8萬部隊進攻關東州,16萬部隊進攻朝鮮。把這24萬人扣除后勤部隊,按照日軍編制比例,也就是1519萬之間。恰恰符合了永田鐵山的判斷。
而日軍如果派遣超過30萬的軍隊投入戰役,兵力應該與東北軍持平。其精銳部隊數量更勝東北軍。當然,這樣的解釋依舊不足以說服加藤海軍大將,但加藤大將也有自己必須面對的問題。
加藤打開了田中義一的信,看完之后并沒有給永田回答,只是說道“我知道了。”
永田鞠躬告辭。等永田離開,加藤叫過副官,“準備車輛。”
副官連忙答道“閣下,車已經準備好。”
“去海軍部。”加藤說著,就想站起身。但他連著兩次用力,竟然站不起來。副官趕緊扶著加藤站起身,同時有些不解的再次確定,“閣下,您不是說要去拜見陛下的侍衛長么”
加藤一邊在副官攙扶下往前走,一邊吩咐道“派人稟報侍衛長,因為軍務,我要晚些前去。請侍衛長見諒。今天我一定會去拜見他。此事重大,還請侍衛長留在宮中。”
副官趕緊把命令交代下去。扶著加藤進了汽車后排座,副官坐在了前排,對司機命道“立刻去海軍部。”
1896年,在明治政府的主導下,云集了日本政府機構的東京霞關,有三座三層高的巴洛克樣式的紅磚建筑在皇居櫻田門護城河對面拔地而起。其中,緊鄰皇居的一棟是司法省,比鄰著的便是位于櫻田大道一側的“大審院”。“大審院”相當于最高法院。最后一棟則是充滿著洋氣的海軍省大樓。
日本海軍的組織架構與陸軍差不多,海軍參謀部叫軍令部,在海軍省內占了一層樓。作戰計劃是由軍令部制定,提交給日本天皇這個三軍大元帥御覽,一旦通過,交由海軍大臣負責,海軍大臣則把計劃交給聯合艦隊司令執行。
口口563743675
海軍大臣、軍令部長、聯合艦隊司令,又號稱三長官。
加藤海軍大臣到了海軍省之后,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