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凌晨4點,平壤機場南部60公里處的413機場,朝鮮勞工們拖著沉重的石碾子離開了跑道。粗大的鹽粒已經在石碾子下碎成小塊,與粗糙水泥跑道上的冰皮1起碎裂、混合。另1批朝鮮勞工們拎著掃帚,在地勤帶領下把跑道上的咸水清理干凈。
雪已經停了,經過這幾天不斷撒鹽化雪,跑道的運行并沒有受到氣候影響。鹽水會侵蝕水泥跑道,不過此時也沒人會關心此事。
機庫里面燈火通明,飛機已經完成了維修,可以隨時出擊。當電話鈴聲響起的時候,平壤機場的第18飛行大隊大隊長王從業剛醒來。王從業抄起電話,對了口令之后,就接到了朝鮮前線指揮部空軍指揮處的命令,“拂曉前20分鐘起飛。”
放下電話,王從業已經不用查看時間表。直接把電話打給指揮塔里面的氣象員,“我是王從業,今天是什么天氣”
氣象員已經接到了最新的氣象預報,立刻答道“今天是東風,晴,或者多云。”
有點云,比沒有云還好些。飛機飛到云層之上,能夠很好的隱蔽自己。至于偏離航向的可能在當下完全不存在。
把命令下達給飛行大隊,駕駛員們立刻開始準備。等大家各自跑開,政委孫如松問道“看來前線很緊急啊。”
拂曉前起飛屬于夜航起飛,難度遠低于夜航降落。王從業頗有信心,“這次可以盡情轟炸日軍。”
正如王從業對自己飛行大隊的了解,機群順利起飛,王從業駕駛著最后1架起飛的飛機,等升空后看了看手表,敲好是拂曉前20分鐘。
,
空中已經是拂曉,飛行編隊能夠看到天際的燦爛晨光。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大地上雖然昏暗,也能隱約分辨出道路,飛行了十幾分鐘,蓬勃而出的太陽已經將座艙照亮。視為角度的關系,陽光刺眼,所有飛行員都換上墨鏡。再過幾分鐘,飛行員們又把墨鏡取下。戰場已經到了。
皚皚白雪覆蓋的朝鮮大地上,1道數十公里寬的地區呈現出黑暗的顏色。完全不用看到那些地面上爆炸的火光與煙霧,就能清晰分析出這里的與眾不同。百萬軍隊的行動甚至改變了這里該有的模樣,把自然的風光變成了1片地獄光景。
戰斗機的長機紛紛晃動翅膀,做出了命令,1個個戰斗機小隊開始占據空中各個位置,為轟戰機投彈留下了空間。笨重的轟炸機幾乎是直線飛行,投彈艙門打開,炸彈1顆顆被推出彈倉,向著日軍陣地落下。
已經不需要特別的準頭,光看那地面上螞蟻般涌動的人群,每1顆炸彈都能起到殺傷的作用。
日本滿蒙派遣軍參謀長永田鐵山聽到東北軍空軍開始轟炸的消息,完全沒有反應。兩天來日本步兵們已經從有些驚訝于遭到來自空中的打擊,變得對被炸彈炸死相當漠然。
與東北軍的重炮、火炮、機槍相比,這點炸彈算得了什么。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死于轟炸的人數在整個比例中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