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船隊早就在距離平壤200公里外的海上游弋,命令1下,所有運輸船隊的煙囪很快就冒出了濃濃黑煙。所有鍋爐全都風門打開,司爐們拼命向鍋爐的燃料入口鏟煤。
日軍判斷出,東北軍的空軍航程只有300多公里,所以把艦隊停在200公里的位置上。此時各軍艦的觀察員們用盡目力,在空中搜索著東北軍飛機的身影。準備隨時向指揮艦橋發出警報。
也在11:30分,徐乘風下令,再調1個軍的部隊前去增援平壤防線。參謀長程若凡并沒有反對,卻依舊給出了從3個岸防軍中,各抽調1個師的方案。
這次連徐乘風都覺得不能接受,“參謀長,這么做的話,我們的岸防力量會被抽空。”
程若凡平靜的答道“既然1定要被抽空,那就把岸防力量當做警戒部隊看。只要手里還有1個軍的預備隊,1個岸防師就能起到的警戒部隊的作用。只要部隊開始增援,岸防部隊就起不到岸防的作用。”
程若凡的判斷讓徐乘風1時說不出話來。花了半分鐘,徐乘風已經跟上了程若凡的思路。徐乘風果斷答道“就這么辦”
胡秀山心中其實是有些左右為難的,但是他更清楚,隨著戰況越來越明晰,即便選擇已經有些超出戰前的預判,也得進行下去。既然程若凡已經完成了對當下戰局理解的調整,胡秀山也沒有看出要反對的理由。便說道“我同意。”
高級指揮官們對戰爭的看法中極少有隨機應變,孫子兵法中講,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孫武這位大軍事家在書中諄諄叮囑后世學習他軍事著作的后輩,未戰之前就能預料取勝的,是因為籌劃周密,條件充分;未開戰而估計取勝把握小,是具備取勝的條件少。條件充分的取勝就大,準備不充分的就會失敗。何況1點條件也不具備的呢我根據這些來觀察戰爭,勝敗也就清楚了。
東北軍在制定戰略與戰役安排中,貫徹了孫武的理念。在戰略考慮上絕無絲毫怠惰。
正在進行的戰役并沒有超出東北軍戰役推演的可能之外,即便是看似突然改變了對預備隊的使用方式,依舊沒有超出之前的安排。
命令片刻就傳達到了守衛海岸的部隊,3個軍全部都有預案,接到命令的時候,3位軍長雖然不是很能理解司令部的打算,卻立刻按照預案下達了命令。
12點03分,3個師的部隊分別撤出陣地,沿著安排好的行動路線,以增援隊形直奔前線而去。
12點30分,3個師的殿后部隊已經離開了沿海陣地。
駐守平壤北部的龍川平原的東北軍,是第3集團軍下的第7軍。在第7軍駐地后,由加裝了電臺搜尋裝置的吉普車開始理性巡邏。
13點30分,就在電報搜尋吉普車正開到陣地后方入口時,儀器上的指針突然跳動起來。帶著耳機的監聽員大為吃驚的喊道“報告,后方接收到不明電臺信號”
車長1時有些不敢相信。戰爭打了幾個月,監聽部隊每天都在理性搜查,始終沒有接收到過不明信號。監聽員這么講,車長當即問道“是不是弄錯了什么”
監聽員也從未遇到過這樣的事情,而且信號只是響了幾下,此時突然又安靜下來。讓監聽員也不禁懷疑起自己是不是弄錯了。車停在陣地入口處,而且快沒油了。監聽員也不敢說自己果然監聽到了,只能答道“剛才監聽儀器的確動了。咱們的儀器剛整備過,應該是收到了什么信號。”
現在的朝鮮每天都有大量信號在傳遞,若是說接收到信號,也沒什么好奇怪的。車長最后命道“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