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天麟進入總統府之時,就注意到總統府會客廳內的裝飾著實陳舊,整體搭配也頗為不協調。滿清時代的瓷器古玩,與士大夫們喜歡的書畫,以及西洋鐘之類的物件擺在同1間房屋內,絲毫體現不出總統府主人的格調。
只是這些混在1起倒也罷了,各種物件的色彩、紋理、樣式更是毫無章法。與之相比,何銳的會客室雖然簡單卻極為實用,單調卻風格統1。
在北洋總統府這個布置毫無章法的會客室里,趙天麟終于聽到段祺瑞說出了心里話,倒是有種釋然。終于可以與段祺瑞就最關鍵的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就可以結束這些沒多大意義的討論。
趙天麟推了推眼鏡,看了看段祺瑞的眼睛。在那雙眼睛中,有著掩藏不住的不安與焦慮。趙天麟問道“段總理,下官認為段總理是愛國的。”
段祺瑞的眉頭皺起,他沒想到趙天麟在此時竟然說起大而空的話。
趙天麟能理解段祺瑞的不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那些聰明又固執的學生會因為被迫接受他們不認同的學習內容而感到不快,學生在那時的神色與段祺瑞區別并不大。但這并不能阻礙趙天麟繼續灌輸知識,因為這些知識就是趙天麟對世界認知的基礎。
“東北的官員和軍人都是人,他們都很清楚,1個人若是有良田萬畝,就意味著自己擁有了很大的財富,也是很體面的事情。這點上,東北與京城的人沒什么不同。現在的京城政府靠北洋兄弟們撐著,段總理當下必須要為兄弟們謀得更好的未來。如果這個未來與中國復興的未來沖突的話,下官認為段總理會選擇國家大義。”
段祺瑞不快的答道“趙廳長是要責備段某么”
趙天麟搖搖頭,“段總理,東北政府的土地政策,不是何主席1人決定,而是百萬東北政府的人員,以及東北4000萬民眾都認同并且支持的政策。因為舊政策無法實現民眾們想過更好生活的期待,更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到現在為止的1切都證明了東北政府的政策行之有效,如果在全國推廣,整個中國都能如此強大。下官與段總長要談的是此事。至于北洋兄弟們的未來,人說水漲船高。東北強大了,近千萬災民在東北不僅活下來了,日子也都比以前過的好了許多。中國強大了,北洋兄弟們怎么可能過得比以前差。”
段祺瑞知道在這方面沒辦法與趙天麟爭辯,不得不放軟些身段,“趙廳長,世上總是賢人少,糊涂人多。北洋兄弟們也是如此,說起國家大義,他們嘴上說說,其實都當了耳旁風。若是1個月的軍餉發的遲了1天,立刻就要聒噪起來。與他們說這些,只怕沒用。”
趙天麟不準備再糾纏下去,以段祺瑞的想法,應當是說再多也沒用了。趙天麟給了段祺瑞最后的選擇機會,“下官此次奉命前來,是想詢問徐大總統與段總理的決定。以徐大總統與段總長的聲望,只要兩位做了決定,大部分北洋兄弟還是會跟隨。”
徐世昌聽出了這最后通牒的味道,便說道“從沈陽到京城路途遙遠,想來趙廳長也已經累了。今日不妨先說到這里,這里已經備好薄酒,與趙廳長接風洗塵。”
段祺瑞也覺得談不下去,便附和了徐世昌。趙天麟已經確定段祺瑞靠不住,笑道“客隨主便,兩位如何安排,下官奉命就是。”
總統府自有人招待趙天麟,徐世昌留段祺瑞私下談話。見段祺瑞神色有些猙獰,徐世昌嘆道“段老弟,此時何不忍耐。何銳要得罪所有列強,只怕他撐不住。”
段祺瑞卻不這么看。既然是畢業于日本6軍士官學校,段祺瑞也能判斷出1些大形勢。東北相較京城的最大優勢在于,東北財政能夠自給自足,不用靠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