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東京大學的公開課是上午9點開始,11點鐘結束。石原莞爾也是此時結束了與三井康木等日本工商界的私談,起身告辭。
這幫工商業眾人皆站起身恭送,三井康木作為主人親自將石原送到門口,這才低聲問道“閣下,您認為中日關系恢復友好之后,何君會退還沒收的產業么”
石原知道三井說的產業是指三井財團在東北的投資。戰爭一起,東北政府與日本政府不僅開始抓捕對方的人員,還都對敵方在本政權內的財產實施了沒收。只是在日的中國人數量少,又是去討生活的,完全沒什么財富。抓了一群中國窮鬼,讓日本政府十分難受。
以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為例,滿鐵于1906年成立,資本2億日元,到1920年底增為4億日元,實收309,156,000日元。它投資的企業,鐵路約占50,航運約占10,礦業占30,公用事業約占5行政、旅館、文教等除外。
鐵路收入最大,鐵路的利潤,大戰前每年約1,000萬日元,1920年增至4,855萬日元。滿鐵每年向日本政府上交紅利250萬日元,1918年以后增為350萬日元,主要來自鐵路。
滿鐵的投資在所有日本在東北投資中只占20左右,戰爭期間,東北政府沒收的日本投資總價值大概在10億日元左右。何銳收回中東路的時候,就已經賺了一筆。通過與日本開戰,光是通過沒收已經大賺特賺。
何銳賺了,肯定有人配了。三井康木的三井財團在東北就有投資,開戰后也被毫不留情的沒收。這筆投資對三井家的沖擊不算大,卻也讓三井康木心中耿耿。
面對這么一個問題,石原自然不能做任何保證,而且他本也不需要做任何保證。既然三井康木問了,石原還需要回答,于是石原答道“三井君,當下的日本政府只要能承認何君政權,你就可以去找何君的政府申訴。你難道不相信何君是一個制的人么”
三井康木只覺得石原說得對,卻也不太敢相信。與何銳認識九年,三井始終感覺何銳非常懂經濟,知道商人們投資的目的,也知道商人們擔心什么。何銳把戰時沒收的資產侵吞,只會讓商人們不敢或者不愿去中國投資。
但是人總是會變的,莫說是中國這樣的外國政權,連日本本土政權對于商人們的態度也會發生各種調整。若是將拿回被扣壓財產的所有希望賭在何銳身上,三井康木著實不敢。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a,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a。
即便是這樣,三井康木依舊躬身致謝,“感謝石原君的提示。”
離開三井康木這里,石原返回了新技術培訓局,拿出一份報告看了起來。這是大藏省的日本第二季度經濟統計報告,從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開始之后,日本經濟快速下滑。這份統計報告上的內容顯示出的數據令所有懂經濟的人都會感覺肝顫。
關東大地震直接影響的是關東地區,日本其他地方并沒有遭受直接沖擊。然而,關東平原的工業中心受到如此打擊,日本各地方經濟都是圍繞關東地區展開,至少也有很多的經濟往來。所以危急快速擴大。
按照數據報告來看,日本整個1924年的工業產值很可能從77億下滑到55億左右。即便日本政府在災區投放了4億日元的救災特別票,以注入流動性。日本本土的生產企業因為失去了信心,并沒有任何擴大投資的準備。大部分努力恢復生產的企業,目的也只是日本國內市場。
日本國內市場與任何正常的市場差不多,最有消費力的人都在城市。農村經濟已經在各種沖擊下搖搖欲
墜,當下日本消費市場并不大。這部分內需完全不足以讓日本經濟開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