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田中是這么1個慫包,西園寺完全放棄了田中,“永田君,如果請你去中國的話,你會怎么考慮”
永田自己1點都不想去見何銳,“閣下,當下時機不成熟。如果只是普通的會面,何必那么在意何銳。如果真的想試探,聽說滿清小皇帝已經被從皇宮里攆出來,現在正在天津。邀請他來日本訪問可好”
西園寺沒想到永田居然提出這么1個建議,剛聽到的時候感覺有些荒謬,但想了想又感覺非常有意思。最后忍不住贊道“的確可以考慮。”
。,
兩人說的滿清小皇帝指的自然是溥儀。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民國政府與清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承諾每年支付清室費用400萬兩銀元,新幣發行后,改為400萬元,民國政府同意溥儀暫居紫禁城,史稱“遜清小朝廷”。
日本人做事就是說干就干,1925年的春節是1月24日,1月23日,日本方面的人員就前來拜見溥儀。溥儀1906年出生,過了年就算19歲。這位青年終于能到皇宮之外的世界生活,心中還是感覺不錯的。
尤其是看到日本來的人竟然用對待貴人的禮節求見,心中更是開心。
不過當下日本在中國的影響力下降了非常多,凡是對日本有概念的中國人依舊認為日本是1個東亞的重要國家,卻也僅僅是1個被中國擊敗的重要國家而已。
所以溥儀板起臉,并沒有給日本這邊的人什么好臉色。日本是個上下尊卑十分明確的國家,最近又被中國擊敗,所以來人對溥儀的反應并沒有任何抵觸,反倒更加畢恭畢敬。令溥儀心中暗爽。
聽到日本方面的來人表示,想邀請溥儀到日本讀大學的消息,溥儀更是激動起來。如果不是看到身邊繼續追隨他的臣下們的臉色,溥儀就想立刻答應下來。
雖然在宮中,溥儀的教育并沒有被落下。除了4書5經以及治國知識,溥儀也學習了英語、法語、日語,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等知識也有所學習。對于外面發生的1切也并非兩眼1抹黑。
等日本使者離開后,溥儀留下最忠誠的幾位臣下。坐在首位的是溥儀的老師陳寶琛,他當即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皇上,日本人是想利用皇上,切不可上當”
溥儀能理解老師陳寶琛的意思,卻不以為然,“老師,何銳雖然是北洋1脈,卻是以大清留學生身份前往日本留學。我去日本留學,并不想借用日本的力量,只是想上軍校,畢業后再去日本最好的大學,東京帝國大學繼續學業。何銳到日本讀書的時候與我年紀差不多,難道我就真的不如他”
陳寶琛聽溥儀這么講,也知道溥儀這話是出自真心,1時不知道怎么才能讓溥儀明白這是不可能的。只能看向其他的臣下。其他的臣下們反倒沒有陳寶琛這么堅定的態度,看他們的樣子倒是頗想利用1下日本人。
而溥儀的另外1位老師莊士敦開口了,“陛下,如果想留學的話,何不前去英國留學”
這莊士敦是英國人,1919年2月,赴京,開始了“帝師”生涯。莊士敦是中國幾千年帝王史上第1位也是最后1位具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莊士敦是1個漢學功力深厚、具有學者素養的人,他廣獵經史子集,喜歡中國古典詩詞與飲茶之道。撰寫了大量有關中國問題的論著,如佛教徒在中國、威海衛獅龍共存、儒教與近代中國等。
莊士敦對溥儀影響很大,聽莊士敦如此建議,溥儀又覺得去英國留學的確不錯。
然而其他的遺老們卻變了臉色,鄭孝胥當即表示反對,“何銳將皇上趕出紫禁城,若是皇上再去了英國,萬里迢迢之外,豈不是隨了何銳的心意皇上,臣以為還是去日本為好”
鄭孝胥1直想復興滿清,但鄭孝胥卻很冷靜。張勛復辟之時,鄭孝胥認為張勛這套根本就是個鬧劇,就完全沒參與。之后鄭孝胥1直與日本有聯絡。然而日本實際上戰敗后就不怎么與鄭孝胥接觸,而鄭孝胥也感覺日本有些靠不住。只是溥儀被攆出京城,鄭孝胥也不得不考慮與日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