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交流,西歐司司長李時光提出了一個問題,“顏部長,我們現在的外交,應該不是廣結善緣吧”
此言一出,顏惠慶連忙表示了贊同。李時光是何銳到了東北后,在東北本地大學畢業的同志。這句話已經能證明李時光對外交戰略的看法很敏銳,很精準。
原本以為第一次會議不會開的很舒心,結果與顏惠慶所料想的不同。這讓顏惠慶感覺輕松了很多,回到自己辦公室暫時休息的時候,顏惠慶又想起一部分報紙的胡說八道。
那些報紙認為,新政府的何銳不愧是北洋一脈,北洋首領袁世凱要搞終身大總統,何銳這是要一路獨裁政府搞下去。這說法按照新華日報的評價,不是蠢,就是壞。
獨裁政府的各部部長都是為政府首腦服務,現在的民國政府只是文明黨全面執政下的政黨式政治的常態。而且各部部長與何銳沒什么私人關系,現在民國一位總理加十三位部長,除了莫里循與顏惠慶之外,其他十二位都是文明黨黨員。這叫做政黨背景,而不是這些人與何銳有什么私人從屬關系。
而且這些部長之中,論學歷,論能力,論才華,顏惠慶不覺得自己比那些人強。
十四人里頭,統統是大學學歷。學歷最低的是北洋鐵道官學堂的畢業生吳有平、莊嘉雄。以1925年的學校制度,北洋鐵道官學堂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本科學歷。顏惠慶自己也只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本科學歷。
博士、碩士,在部長里面幾乎占了一半。除了顏惠慶之外的每一位部長,都是從東北的基層干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上。不僅是學歷無可挑剔,從政履歷同樣十分完整。不僅部長們如此,各部位的書記也一樣,學歷,從政履歷無可挑剔。
從方才的會議上,顏惠慶就能判斷出來,不管是黨、政人員的實力毋庸置疑。和全世界同行比,絕對不遜色。
站點:塔讀,歡迎下載
正在想,東亞司送來一份報告,顏惠慶拿起來一看,東京大學副校長平豐盛教授,申請到中國進行學術交流和研究。其研究內容是,中國土地改革對于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影響。
平豐盛教授在十幾年前就是何銳的學術伙伴,是一個相當單純的學者。所以顏惠慶當時就想批準。不過轉念一想,顏惠慶派人把黨委書記劉伯珍請來,想看看劉伯珍的看法。
畢竟平豐盛教授研究的內容比較敏感,而土改問題現在也是余波未盡。更重要的是,土改只是中國革命進行中的一個政策,中國革命的核心在于中央直接管理到個人,徹底粉碎了幾千年來皇權不下縣的傳統。為了能夠實現中央直接管理到個人的新政治體系,才推行了土改。
如此天翻地覆的改變導致幾千年積累的傳統與革命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只要接受了一部分舊社會形態的人,都會在某些方面與革命進行沖突。不僅是反革命與革命沖突,反對者也與革命沖突,甚至革命的支持者也在各個領域和革命爆發了沖突。
所以現在中國正處于一個低烈度,高覆蓋范圍,高頻率的內戰狀態。平豐盛教授的確是一名優秀的學者,但是平豐盛教授本人是否能理解這些被糾結在一起的問題,顏惠慶能理解。但是顏惠慶還不敢完全確定黨委書記劉伯珍能否理解。
劉伯珍到了顏惠慶這邊,看了報告,又聽顏惠慶做了分析,便問道:“不知學術交流的流程是怎么樣的”
“流程看我們事先如何與平豐盛教授談。詳細流程可以有很多模式,大概流程是平豐盛教授會寫報告,我們會要求平豐盛教授將報告給我們一份。也作為我們制定政策時候研究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