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寬松的環境下還只是個學者,段祺瑞著實不想見那些人。話已帶到,段祺瑞便告辭,“我等在張公府上恭候趙總理。”
送走了兩位,趙天麟回到會客廳,不等諸多學者開口,趙天麟主動說道“當下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在三方面所需的人員格外多。”
學者們見終于得到機會,心情都被拉了起來,當即有人慨然說道“便是我等德薄才淺,也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值此大戰英國之際,自當為國家效力。”
趙天麟很清楚這幫人的投機性,就當沒聽到這話,直接說道“當下國家有三件事,第一件是抓獲數萬英國俘虜。這些人與澳新軍團那些犯罪分子不同,如果甄別后沒有犯下罪行,自當保護他們的正當權益。而且對這些人來說,必須有人向他們傳授中國先進的文明,幫助他們從不成熟的落后歐洲哲學荼毒中解放出來。”
聽到這么一個差事,學者們雖然都覺得自己懂得中華文化,但是向英國戰俘搞培訓,與學者們期待的進入政府當官頗有差別。
沉默片刻,胡適說道“宣揚中華文化,我輩義不容辭。只是何主席學富五車,我等若是班門弄斧,反倒不美。”
“自有人安排。”趙天麟答道。
其他學者聽胡適這意思竟然是想直接從何銳那邊接受差事,都覺得胡適未免太雞賊了些。
趙天麟繼續說道“第二件,日本素來以華夏自居。未來只怕會與日本辯經,此當有所準備。”
當即有不少學者說道“泱泱中華,豈能容倭人班門弄斧。若是倭人敢來,定然讓其心服口服。”
塔讀a,免費網站
見這些人如此有自信,趙天麟說出了第三件事,“經濟強則國力強,諸位兄臺當向外講述國家未來的政策,讓天下皆知中國方向。”
諸位學者們愣了愣。趙天麟這話可就意味深長,搞經濟在學者們看來就是賺錢。他們若是有陶朱公的能耐,自然會去做。但是他們自己雖然做不了趙公元帥武財神,可他們的親屬中卻有不少人從事商業。但何銳政府的政策到底如何,學者們并不清楚。
就在眾人考慮該怎么詢問之時,趙天麟站起身說道“方才段議長與徐館長前來,是張公托他們叫我前去張公那邊。時間快到中午,諸位,我得準備一下。”
聽聞是張錫鑾邀趙天麟,學者們哪里敢多話,只能起身告辭。離開趙天麟這里,那些已經有所選擇的學者心中歡喜,只等著被通知。還沒做出決定的學者們在心中盤算著那一條路對自己最有利。
到了門外,有些人想約大家一起吃個飯,眾人也覺得有必要談論一下。便在附近的飯店找了個包間,等坐下最后,有人酸溜溜的說道“張公深居簡出,此次定然是聽到亞洲國際法庭之事,特意請了趙總理。趙總理這面子真令人羨慕。”
眾人都覺得北洋對外的時候同氣連枝,內部也分裂的厲害,北洋老前輩中只有張錫鑾一人將所有身家都壓在何銳身上,所以人人都想走張錫鑾的路子。但張錫鑾是何等人物,除了在大事上努力推動之外,從來不因為私人關系而舉薦任何人。走不通這條路子的人雖然嘴上各種不滿,其實心中都很佩服張錫鑾竟然從不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