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外交上的小把戲,連提一句的價值都沒有。
不過中國對美國的態度讓英國外交大臣有些在意,在中英戰爭進行的時候,中國對美國就已經表達了相當
的對立態度,現在中英恢復了和平,中國難道真的要對美國進行外交施壓么
英國在歐洲大戰后一直認為,美國是英國未來最大的敵人,蘇聯對英國的威脅僅次于美國。現在中國因為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與蘇聯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是成熟政治家與外交家必然做出的選擇。
首發:塔讀
蘇聯與中國接壤的地區人口稀少,運輸能力低下。以中國現在展現出來的實力,蘇聯對遠東地區會非常擔心。何銳一直以來對蘇聯的友好態度,以及中蘇之間邊境不部署軍隊的協議,就是要盡量弱化蘇聯的擔憂。
此時,中國對美國的外交施壓對于英國來說無疑有利。不過外交大臣依舊沒被這樣的表象迷惑,如果中國能搞定美國,接下來呢大概就輪到日本了。
中日之間的矛盾與仇恨如此深刻,從各種利益角度來看,中國都要給與日本沉重打擊,逼迫日本最終向中國屈服。
英國外交大臣并不同情日本,甚至希望中國能早日對日本下手。中國現在沒有海軍,日本經濟再差,其海軍實力也足以保衛日本本土。日本打不贏中國,中國短時間內也打不贏日本。如果爆發戰爭,中國大概會奪回本就屬于中國的朝鮮與臺灣。而這樣的結果只會讓日本國內對中國的仇恨刻骨銘心。
只要有矛盾,英國就有介入的空間,中日矛盾越激烈,英國上下其手的空間就越大。
想到這里,英國外交大臣只覺得胸懷大暢。大英帝國的確在剛結束的戰爭中遭受了損失,但這個損失并沒有動搖大英帝國的構建的國際秩序,反倒因為何銳老練成熟斷的明智選擇而變得更加穩固。
從現在看,何銳行事風格非常保守,在未來并不容易被大英帝國所用。但英國外交大臣相信,說服不了何銳的原因只會有一個,那就是大英帝國給的利益不夠。只要利益給夠,何銳就一定會選擇與大英帝國合作。這是大英帝國在過去幾百年中屢試不爽的外交,既然這個經驗在過去在當下從來沒有失敗過,在未來,這個經驗也會同樣起效。
今日的盟友就是明日的敵人,今日的伙伴關系就是明日換取其他伙伴的代價,英國外交大臣認為日本接受了大英帝國那么多的幫助,終于到了日本為大英帝國半個世紀的付出承擔代價的時候。
此時,不愿意讓日本成為代價的北一輝終于見到了何銳。在溫暖的房間里,北一輝抓住何銳的手臂,泣不成聲。
日本的報紙上太多次刊登過何銳的照片,此次到了中國,中國民間已經開始流行起在屋內懸掛一張何銳的畫像。北一輝沒有見親眼過何銳本人,卻見店鋪中見過許多價格頗貴,十分精致生動的畫像。半人多高的宛如全身照的畫像中,何銳一身民國文官制服,英氣勃勃,可比小小照片中的人物生動百倍。
原文來自于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