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前的平豐盛可是與何銳合著地緣政治學初解的人,被認為是日本第一地緣政治學大師。至于何銳的能耐,不必多說。西園寺繼續說道“還請平君為在下解惑。”
平豐盛也不推辭,便解釋道“日本贏得日清戰爭與日俄戰爭,又加入了協約國一方,數十年來國力日盛。這三場戰爭各不相同。日清戰爭,日本贏得的是發展的空窗期,并且通過馬關條約獲得了賠款,朝鮮,臺灣。發展空窗期,指的是日本完全沒有外部軍事威脅,可以全力發展國內經濟。當時軍費不重,所以日本經濟發展的極快。
朝鮮是日本的商品傾銷地,當時的日本工業品與歐洲相比,質次價高。但有了傾銷地,也都買的出去。臺灣保證了日本與東南亞的海上通道,日本經濟得以發展。
所謂的皇國不成為的國策,被認為是通過軍事勝利贏得經濟利益,就是在此時得到了全面承認。”
西園寺微微點頭。當年他追隨著導師伊藤博文完成這件大事。回想起當時日本的高速發展,西園寺心中一陣感慨。
平豐盛繼續說道“日俄戰爭,是保衛日本國家安全的戰爭。沙俄對領土貪得無厭,肆意擴張。日本擊敗沙俄,不僅得到了列強尊敬,更得到了之后10年的安全環境。
但日本國內卻不懂此戰的目的,依舊因循守舊,認為此是擴張的良機。所以沙俄在華的殖民地后,并且加強對華侵害。使得緩和中日關系的機會全然落空
伊藤公雖然遠見卓識,想竭力扭轉此局面。他前往中國,想結交中國仁人志士,甚至想全力說服滿清皇帝,請伊藤公前往滿清為首相。但時也命也,伊藤公遇刺身亡。戰略時機徹底失去。”
西園寺公望的廉價抽搐了兩下。他的導師伊藤博文被朝鮮人在東北刺殺,當時伊藤博文的確正在如平豐盛所說的那樣正在竭盡全力緩和中日關系。即便以伊藤博文的聲望地位,依舊舉步維艱。而伊藤博文一死,中日關系隨即每況愈下。任何想改善中日關系的日本政治人物都遭受到日本國內的巨大壓力,所有努力盡皆落空。
但回想過去毫無用處,西園寺把自己的思路拉回到現實來,問道“平君,你認為日本當時的戰略判斷錯了”
平豐盛毫不客氣的評價道“日本當時并不理解自己到底打了一場什么樣的戰爭。即便有幾個人明白,面對日本朝野上下的壓力也做不了什么。本該是一場輝煌的正義戰爭,硬生生變成了爭奪殖民地利益的狗咬狗之戰,真是令人可笑本該讓日本成為亞洲領袖的一戰,就因為那點蠅頭小利變得不倫不類。”
西園寺公望沒辦法反對平豐盛的話,沉默片刻后說道“那歐洲大戰呢又是什么性質的戰爭”
“歐洲大戰,是日本向世界傾銷商品的一戰。日本國內鼠目寸光到令人發指的地步要向世界傾銷商品,自然需要大量廉價原材料。所以打下青島后,日本該將膠州全部歸還中國,以換取中日友好。并且通過對華各種援助與合作,共同開發資源,更大量的向世界傾銷商品。結果日本強占膠州,把中國當成殖民地看待。不僅再次浪費了大好機會,更激化了中日矛盾。54運動后,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抵制日貨的風潮此起彼伏。今日中日貿易中斷,就是那時候種下的因果。”
西園寺沒沉默了。平豐盛的話很尖銳,甚至有些刻薄。但平豐盛說的沒錯。日本國內也不是沒有政治家看到這點,但是那些人勢單力孤,完全阻止不了日本國內的貪婪。而且那個時候何銳已經歸國,并且奪取了東北。有了何銳的存在,日本的未來已經無可改變。
平豐盛倒也知道西園寺還算是政治家,雖然比伊藤博文弱了很多,卻比現在當政的那批人強一些。便繼續說道“日本未來改造大綱的核心,是日本以國內經濟為主,出口為輔的經濟思路。日本國內資源匱乏,若是想不斷發展,就必須確保國內的原材料供應。這部分供應的來源需要有大國合作。日本若是還堅持之前的思路,就一定走不通這條路。西園寺閣下,您認為日本會接受這樣的道路么”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西園寺很清楚,這不可能
但西園寺心中卻生出些不服氣來。年輕小子們當然可以肆意批判先人所為,但不等于年輕小子們就能做得更好。西園寺不回答平豐盛的問題,反問道“平君,你說的這些,想來何君已經非常清楚。但何君現在的所作所為,與日本又有何分別”
西園寺以為平豐盛會思考一陣后才回答這個問題,又或者會感到不快,立刻反駁些什么。沒想到平豐盛神色中竟然有些昂揚起來,情緒飽滿的答道“何君索要建立的是世界新秩序閣下若沒有世界秩序的眼光,自然會看起來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