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漢山不得不努力放空大腦,讓自己盡量平靜下來。準備了一陣,才答道:“總理,我準備好了。”
吳有平見肖漢山還挺緊張,就先說了一個輕松的話題,“我覺得基層的同志們總不會覺得縫紉鋪之類靠手藝的作坊是什么資本家吧?”
肖漢山一愣,想到之前的對華,便苦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吳有平收起笑容,“根據財政部的推演,3-5年內,凡是與大量動力有關的作坊,只要沒有轉成機械化生產,大概只有4%能夠活下來。這就是小商品經濟的企業命運。”
“這么快?”肖漢山愣住了。
“即便那些同類企業通過加大投資的存活下來,10年內,他們就會因為競爭,活下來的不會超過10%。這將是一場巨大的企業破產,應該會席卷整個中國。”
肖漢山之前還覺得在鄉村,在各地冒出來的大量的企業賺到了錢,會引發‘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問題。現在聽到這些企業竟然連10年都活不過去,甚至連升級的企業都活不下去,只覺得一股寒意從尾巴根直沖天靈蓋。
一個恐懼的設想令肖漢山說不出話來,這么多企業全部完蛋,國家經濟豈不是也要跟著遭受重創么?
不等肖漢山提出問題,吳有平繼續說道:“但這樣的覆滅后,中國經濟只會更好。因為負責技術研發的上游企業,很大一部分是國企。隨著10年的發展,國企一定會獲得極大的提升。加上這些年中的道路通訊等基礎建設,大量地區核心城市的工業品會進入鄉村,就如現在的自行車下鄉一樣。只要運輸成本能夠降低到足夠低,那些核心城市的工業品將徹底統一農村。”
說道這里,吳有平微微一笑,“怎么樣,你期待的局面是不是發生了?”
肖漢山只覺得自己整個人都懵了,他在東北工作了好幾年,親眼看到國有企業是如何自上而下拉動東北地區的工業發展,席卷了整個東北。自然覺得這樣的模式應該是最好的。
然而吳有平的描述卻是另外一種模樣,這是來自民間自下而上的發展。這種發展卻會遭到城市地區的工業品碾壓。肖漢山有些艱難的問道:“總理,這樣的大破產,難道不會影響經濟么?”
“我們要動態看問題。肖部長,這些企業破產的原因是什么?”吳有平問。
“呃……請總理指示。”肖漢山完全不敢自己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