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報的報道《乞討或是施舍——最新的中法關系》在法國立刻引發了激烈的反應。對于法國人來說,不管是政治家或者普通人,對英國的防范心理已經是本能反應。大有英國說東,法國就要向西;英國要打狗,法國就要罵雞的ptsd。從事后的長期分析來看,對英國人的直覺抨擊從長期來看還真的沒錯。
所以何銳不僅沒有因為英國媒體開始扇陰風點鬼火而不快,甚至頗為高興。如果英國不來助攻,推動中法合作就需要中國付出更多的注意力。
道理不難懂,中國部長們只是沒有實際觀察過。很快,部長們也就懶得搭理英國的反應,注意力都放到了與法國進行的談判與合作上。
1月28日,因為杜梅格總統在街上發表了一番相當‘左’的發言,將杜梅格總統視為右翼的法國左翼政黨不開心了,在法國國會上猛烈抨擊了杜梅格總統所在的政黨。激進的法國左翼小黨已經喊出了形勢大過實際的提案,增加法國福利,照顧法國窮人。.
晚上的集體會議上,用金屬探測器將房間掃了一遍,確定沒有竊聽器后,例會召開了。聽負責收集政情的同志們講完這些,工業部長莊嘉雄問道:“左翼難道不該附和一下么?”
何銳解釋道:“左翼怎么可能讓這些小黨搶生意。”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莊嘉雄稍一思索就明白過來,再一細想,又覺得有些高興。法國左翼排除掉小黨提出的左翼提案,是為了左翼在之后提出同樣的方案。也就是說,法國左翼對中法合作的前景又很高的認同度。
將自己的看法講出來,何銳答道:“這固然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英國。英國也開始急了,最新的幾個合作方案全都是關于內燃機領域的項目。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了內燃機革命,也就是電氣革命。英國國內有懂行的人,雖然這些懂行的人還沒能主導英國經濟政策,但是英國能夠感受到,在內燃機這種先進的技術領域,法國通過與我們的合作,獲得了更大的動力。畢竟,法國內燃機領域的企業能夠通過對我國的銷售,賺到比英國更多的錢。”
部長們很清楚,中法第一年的合作,優先引進的是與農業有關的技術設備,以及內燃機領域的技術設備。農業直接關乎中國消費力,3年的土改是在土地所有權以及使用權層面進行的資產重組。中國農業在非工業化水平下的生產力水平極高,三年時間后,農村生產力已經沒有快速增加的空間。
合成氨的推廣就可以為農業注入力量,讓中國農業突破農業社會的極限,進入工業化階段。農產品產量的增加就是中國消費力的基本動力,使得中國經濟發展繼續向前。
內燃機的發展則是一種跨越式的發展,按照何銳的說法,叫‘彎道超車’。由于內燃機發展以及電氣化都只是剛開始不久,中國完全有機會通過中國廣大的應用場景,來完成內燃機技術積累,成為同時代的最先進水平。中法之間100億法郎的合作并非全面鋪開,而是重點明確,路徑清晰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