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有不少朝鮮人正等著金九。見到金九前來,眾人連忙上前迎接。金九與眾人一一握手,也來不及進去,金九就說道:“同志們辛苦了!我有辱使命,沒能讓起義成功。”
流亡政府的財政部長李奉昌當即說道:“金總理能安全回來就好。而且此次起義雖然沒能成功,卻也與日軍打了這么久,足以壯我朝鮮的民心士氣。”
教育部長尹奉吉是個差一個月就20歲的年輕人,他也參加了起義,于三個月前撤出朝鮮。現在又帶著十幾名在上海的大韓民國流亡政府的人員回到朝鮮。見金九很是自責,便上前說道:“金總理親自率隊掩護我們撤退,您已經盡力了。”
金九知道自己能撤退,并非起義軍多么善戰,而是中日之間背后達成了某種協議。想到自己始終無法說服中國政府幫助朝鮮復國,金九還是非常遺憾。
又過了一陣,隨著外面的一陣小小的動靜,有人進來稟報,“金總統,朝鮮共產黨的代表來了。”
現在的朝鮮革命者中,本地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各種共產黨組織的成員。與金九這樣單純的復國者不同,年輕的革命者們不僅期待要讓朝鮮復國,更要朝鮮成為一個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這讓金九這樣的老派人物感覺很棘手。..
正如金九所料,幾名朝鮮共產黨代表進來后,在最初在朝鮮發動武裝斗爭的事情非常熱情。等談到了人員問題,年輕的朝鮮共產黨代表們當即表示,“我們決不能再相信那些有錢人!”
“金九先生,我們已經被他們背叛過了,這些有錢人和日本人是同伙!”
金九知道之前的三一運動讓這些朝鮮年輕人對朝鮮富人完全失去了信心。卻沒想到雙方竟然越走越遠。
從1919年3月1日到4月底,朝鮮218個府、郡就有212個府、郡發生了1214次示威與沖突,參加人員達100萬,到5月底增加到2000多次,參加人數達到200萬,占當時朝鮮人口的10%,就這樣,三一運動引發的抗日浪潮席卷了整個朝鮮半島。
這場運動最初是反饑餓,反壓迫。之后發展成了爭取獨立自主運動。當斗爭到了這個階段,朝鮮富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立刻轉而支持了日本。這造成了朝鮮革命者中的大分裂。
可以說,三一運動在1919年6月以后就基本失敗了,它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三一運動的發起者、代表資產階級民族主義上層利益的所謂“民族代表”,他們雖然在組織這次運動上起了重要作用,但卻輕信歐美列強的民族自決理論,只想進行和平示威和請愿,害怕學生運動和人民革命,最后沒有對這次運動起到推動和領導作用,這充分顯示了朝鮮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這也可以從起草《己未獨立宣言》的崔南善后來妥協、墮落為親日派看出。
其次,朝鮮的工人階級雖然在這次運動中以獨立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但是她并未成長起來,力量還很弱小,沒有形成自己的政黨來領導這次愛國運動。所以,三一運動雖然聲勢浩大,但由于缺乏一個統一的、強有力地領導者或政黨,這次運動自爆發之日起,人民的斗爭就處于無組織、分散和自發的狀態,這也給日本殖民者以各個擊破的機會,致使這次運動的持續不長。
但是這種分歧恰恰是金九最不想看到的。因為中國與日本進行的土改都證明了,只有刺刀才能推動土改。這兩個國家的土改都是以舊上層覆滅為代價。如果朝鮮也搞起土改,一定會出現相同的局面。
也就是說,在革命還沒成功的現在,朝鮮的革命黨內部就已經發生了全面的分裂。朝鮮革命成功的那一刻,就是這兩派血戰開始的信號。
所以金九開始全力說服年輕的朝鮮共產黨成員,但是進展卻領金九十分無奈。
在中日談判進行到第28天的時候,美國特使抵達了中國京城。特使普雷斯科特·布什是一位33歲的年輕人,至少作為美國特使來說,這個年齡十分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