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中華民國的青年節。這天并非是全民假期,只有高中與大學生才參加了相關活動。下午時分,國際人權組織主席團總召集趙天麟到小女兒所在的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接了放學的女兒,就直奔定好的飯店。
小女兒拉著趙天麟邊走邊說,雖然都是些小孩子的話,趙天麟依舊聽得很開心。這些年他東奔西走,陪伴家人的時間不多。此時又要應母校哈佛大學邀請,前往美國參加哈佛大學成立140周年的校慶。一去至少三四個月,此時只要陪在女兒身邊,就感覺很開心了。
小姑娘嘰嘰喳喳說著,突然想起今天是青年節,便問道:“爹,為何今天是青年節?”
“因為11年前,1919年爆發了54運動。那是年輕學生們第一次集體投入到救國救民的行動中。”趙天麟向女兒解釋著,心中生卻出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11年前說起來也不算太久,趙天麟甚至還能記得自己前往東北大學,要求學生們有秩序的上街游行,不要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11年后的現在,一切都變了。那并非物是人非,而是天翻地覆。
女兒沒感受到父親的心情,她不解的追問問道:“爹,咱們中國傳統里面不是有成年禮么?為什么不用那天作為青年節。”
趙天麟不禁莞爾,“哈哈,那你說說,成年禮是哪一天?”
小姑娘只是知道成年禮,卻知之不詳。被老爹問住之后,索性拉住老爹的手臂,“爹,你說來聽聽。”
這點知識完全難不住趙天麟,便給女兒解釋起來。先秦的成年禮以服飾改變為其最大特征,最特別的即是頭上的冠、笄,因此男子成年禮稱為“冠禮”,女子則稱為“笄禮”。
舉行成年禮的年齡男子固定在二十歲,女子則須視其許嫁與否而定,許嫁者十五歲行笄禮,否則也是二十歲才行笄禮。成年禮舉行方式采取個別舉行,地點選在宗廟神圣之地,日子需經卜筮而定。行禮當天,主人須邀請親朋好友來觀禮才算正式。
聽了老爹的講述,小姑娘才明白過來。原來中國的成年禮是固定年齡,而沒有固定日子。她怕老爹批評自己,連忙說道:“爹,你學問真好。”
趙天麟知道女兒的小心思,本不想多說什么。但身為教育者,趙天麟還是忍不住說了一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