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白金漢宮的主人,的確很爽。但是要將白金漢宮作為自己的墳墓,亨利六世就覺得還是自己的命更有價值。
很多年后,王新利給孫子講述人生追求的時候,頗為感慨的說道:“任何東西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千萬不要被那些外物所拖累。別當上了國王,流亡的時候還jb帶了十幾卡車……”
說到這里,王新利就見到夫人因為聽到粗鄙用詞,惡狠狠地瞪過來。便連忙換上文雅的用詞,“一個包就足夠帶上所需的工具,現在連筆記本電腦都有專用的雙肩包。背后背上背包,手里拖一個小行李箱,全世界哪里都能去……”
這話的確發自內心,因為王新利萬萬沒想到,他成了護送英國國王流亡的人員后,還得為英國國王流亡協調交通。本以為也就是一輛汽車一輛卡車的事情,把國王送到英國港口,上船走人。
卻沒想到英國國王硬是組織了車隊,不僅古董字畫帶走了十幾卡車,還有一輛卡車專門將英國王室招待外賓的金馬車也給運走了。
看到那金光閃閃的華麗金馬車,王新利覺得這就是亡國之相。國家領導人每天用的都是這種華而不實的玩意,還能堅持自己是人民種群的一員么?還能深入群眾,與群眾們打成一片么?
不過上頭有令,不阻止英國國王流亡。而且英國國王流亡的時候,還帶走了英國艦隊。王新利總算覺得自己的辛苦有點價值。讓英國艦隊一起跑路,對于解放英國有幫助。
至少,英國水兵們沒有了艦艇,就不用在被擊沉后一起陪葬。
至于英國艦隊的戰斗力,王新利根本沒興趣。與美國大艦隊相比,英國這點船可謂寒酸。所以王新利對于王室這種玩意的鄙夷更甚。把那些古董字畫賣了,好歹也能多造點軍艦么!
英國國王亨利六世并不知道王新利中校的內心想法,他在離開的時候請王新利同乘一輛車,意興闌珊的問道:“中校,您對于分離的詩歌有研究么?”
王新利努力讓自己的神色變得鄭重,便將南塘李后主的詞用英文翻譯過來。因為擔心英國人理解不了長江黃河,王新利中校先告訴亨利六世,他會將里面的一些詞用成英國的名詞。這才念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白金漢宮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煙塵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紋章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泰晤士河向東流。”
剛念完,再看亨利六世,就見他呆呆看向車窗外,沒多久便潸然淚下。
王新利保持著禮貌的神色,心中卻感慨道:早知道會這樣,早干什么去了。現在還有臉哭?he~tui~
確定了英國國王流亡美國,是12月14日的事情。世界人民解放軍的總后勤部長程若凡元帥更關注的是此時世界人民解放軍在倫敦的位置。得知倫敦城內的英軍全部投降的消息,程若凡長長松了口氣。他本以為自己會大喜過望,卻沒想到此時最大的感受竟然“可算是完事兒了!”
帶著深深的疲憊感,程若凡決定去睡會兒。剛起身,就想起自己還得給何銳發去電報。在這種時候,非得自己親自發去電報,才能讓程若凡認同自己已經完成了一件工作。
再次坐下,程若凡幾次提筆,卻不知道該寫什么才能說出自己此時的心情。在1915年前,程若凡就期待有朝一日能摧毀英國。轉眼30年過去,當這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程若凡發現自己所求的其實很可能不是摧毀英國,而是中國成為世界霸主。
在中國真正成為霸主的現在,程若凡卻感覺到很強烈的不安。引領中國走到現在,完成了程若凡想都不敢想的偉業的那個人是何銳。如果現在何銳身體健康,程若凡就不會有這么強大的壓力,他肯定會放縱的享受著英國崩潰的盛宴之中。
但何銳的身體如此糟糕,一旦何銳去世,就要輪到程若凡等人挑起世界霸主的重擔。程若凡發現自己并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而且對于身為霸主所要面對的挑戰,程若凡更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曾經看著不可一世的所謂白人世界的霸權,在何銳面前就如沙灘上的城堡,只需要何銳推動海浪,城堡就重新變成一堆砂礫。
如果中國不能從這中間吸取教訓,下一個就會是中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