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海德里希的糾結遲疑,曼施坦因覺得自己對海德里希的更認同了1點。因為曼施坦因堅決不信核武器在這時候能夠拯救納粹德國。
德國搞核武器研發的時間比美國早,比英國早。而英國被徹底解決之前,1部分英國核武器研發專家帶著1部分資料逃到了德國。由于中國沒有打擊大西洋內的客運線,還有少量參加了美國曼哈頓計劃的德裔美國專家也回到了德國。
得到了英美核技術的幫助,德國核武器研發接連突破瓶頸,試爆裝置已經完成。
曼施坦因看過相關情報,得出了兩個結論。中國大概率已經完成了核武器,何銳很清楚核武器的威力,所以在使用核武器方面非常謹慎。
此時既然更相信了海德里希1些,曼施坦因索性問道:“你是否擔心李潤石使用核武器的必然性會增加?”
海德里希無奈的點點頭,“李潤石完成了權力交接的所有步驟,證明他已經拿到了權力。現在何銳去世,李潤石缺乏的并非合法性,而是讓人們意識到李潤石與何銳1樣強大的契機。元帥是否認為現在李潤石擁有獲得強者評價的契機?”
曼施坦因心中十分無奈,卻也因為能夠認真討論戰略問題而生出不吐不快的沖動。此時的李潤石只要能夠干凈利落的解決德國,壓制美國,就足以證明他的力量。
已經過世的賴歇瑙元帥對李潤石評價非常高,他認為李潤石懂戰略,懂政治,尤其是需要選擇時候表現出強烈的主動性和攻擊性,無疑具備了頂尖領導者的全部資質與實力。
根據賴歇瑙元帥的評價,曼施坦因只能回答了海德里希的問題,“我認為李潤石絕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說完這些,曼施坦因按捺不住沖動,問道:“你認為德國會被占領?”
“會更糟糕!”海德里希沮喪的答道。
曼施坦因1時無法理解海德里希的話。他現在認為中國是文明的國家,是有著高度道德主義的國家。如果更糟糕的事情,大概就是中國在德國進行大屠殺。曼施坦因認為中國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他追問道:“更糟糕?”
“是的。”海德里希無奈的答道:“被1個國家占領已經夠糟糕了,比這更糟糕的是被多個國家占領。”
曼施坦因立刻明白過來,忍不住嘆道:“蘇聯和法國?”
海德里希搖搖頭,“是蘇聯。法國無力長期占領德國,而且中國也不會允許法國肢解德國。從經濟的角度看,德國有著巨大價值。1旦法國控制了德國南部經濟,對中國有害。但是中國不可能真正阻擋蘇聯紅軍。我認為斯大林對此很清楚,所以才這么大膽的持續進攻。”
聽了這個判斷,曼施坦因不能太確定,因為他對于經濟的理解有限,而海德里希卻是以經濟為基礎構建對未來進行的判斷。
不過曼施坦因卻認同海德里希的判斷,因為從軍事角度看,何銳1死,蘇聯的膽量很自然就會大起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