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與波蘭邊境上,蘇聯紅軍的炮火鋪天蓋地的向著德軍陣地上傾斜。哪怕是最看不起斯拉夫人的德國軍官此時也沒空去鄙視蘇聯紅軍了。
同樣是猛烈無比的炮擊,蘇聯紅軍的炮擊可比德軍迄今為止遇到的所有對手更猛烈,也更有組織性與科學性。
現在的蘇聯紅軍一個滿編蘇聯紅軍步兵師大概有14000多人,除了三個步兵團之外,還直轄了2個炮兵團(1個加農炮團,1個榴彈炮團)+1個反坦克炮營+1個高射炮營。
3個步兵團都有團屬炮兵。每個步兵團直轄1個反坦克炮連和1個迫擊炮連,反坦克炮連配備6門4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迫擊炮連配備4門120毫米迫擊炮。
每個步兵團下轄的3個步兵營也有營屬炮兵,每個步兵營直轄1個反坦克炮排和1個迫擊炮排,反坦克炮排配備2門45毫米反坦克炮,迫擊炮排配備4門82毫米迫擊炮。
每個步兵營下轄的3個步兵連也有連屬炮兵,每個步兵連配備有3門50毫米迫擊炮。
蘇聯紅軍被稱為“大炮兵主義”,與中國的“大步兵主義”一樣,都是現在德軍的噩夢。雖然蘇聯紅軍沒有這樣的戰場機動載具,也沒有中國軍隊的完全空中優勢,但是蘇聯紅軍卻采用大炮兵主義,用強大無比的火力給與接戰的德軍以毀滅性打擊。
步兵進攻前,蘇聯紅軍就以數倍于德軍火力進行了炮火準備。在這個階段,凡是不夠堅固的德軍陣地連帶著官兵一起化作碎塊。
步兵進攻開始后,只要一接戰,蘇聯紅軍的團級炮火就橫掃德軍任何堅固抵抗陣地。
在戰斗進入更加接近的狀態,蘇聯紅軍的營級炮火就在近距離上繼續摧毀德軍的陣地。
不管德軍的訓練水平如何比蘇聯紅軍高,但是人類的血肉之軀是真的沒辦法對抗炮彈。德軍防線被蘇聯紅軍無情的火炮撕裂,陣地被打的面目全非。接下來,誓死要消滅納粹德國的蘇聯紅軍悍不畏死的沖殺進殘存的塹壕,陣地,與德軍進行著殘酷的肉搏戰。
此時的德軍不管在兵力還是士氣上都已經到了極限。面對數倍于自己的蘇聯紅軍展開的近戰,哪怕是拼刺刀,也一敗涂地。
不同立場的人自然對蘇聯紅軍的戰斗力有不同的評價,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紅軍的確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作戰方式,在蘇聯強大的生產能力與組織能力支撐下,突入德國境內的蘇聯紅軍如同壓路機一樣,將面前的德軍一一碾碎。
此時德軍內部也處于某種程度上的實質分裂。北方對抗蘇聯紅軍的德軍與南部對抗世界人民解放軍的德軍完全沒有任何配合可言。
實際上指揮南部德軍的是德國陸軍司令莫德爾元帥,看了最新戰報后,莫德爾元帥啐了一聲,就將戰報扔到了桌下。
飄落在地面上的戰報上是南部的戰況,莫德爾完全能夠想象出來。完全成型的蘇聯紅軍本就該發揮出這樣的威力,身為防御大師的莫德爾元帥對此毫無辦法。他現在能做的只有指揮南部德軍對抗東西夾擊的世界人民解放軍。
戰斗進行到第三天,莫德爾臉色慘白的等待著他期待的反擊作戰。與蘇聯紅軍嚴重依賴炮兵導致的機動性不足相比,依靠技術裝備的中國軍隊就展現出驚人的機動性。在世界人民解放軍中,精銳部隊已經完全按照中國國防軍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