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斯大林繼續執政的話,蘇聯不可能加入關貿總協定,而是會搞蘇聯主導的同類協議。我們當然希望蘇聯會加入我們,但是我們也沒有能力逼迫蘇聯加入我們主導的制度。”
最后這句話讓不少同志們露出了會心得笑意。沒錯,蘇聯是大國,中國也沒有和蘇聯爆發軍事沖突的打算。所以蘇聯擁有完整的主權,自然可以決定自己的經濟政策。
領導層做出了決定之后,自然有擅長這些領域的同志負責。這些同志們都是在本職工作領域表現出色而晉升到現在的位置。在私人領域,他們或許都是十分優雅甚至是和善之人,但是在執行公務的時候,這些同志們中相當1部分可稱得上是心狠手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幾個部門內執行層的同志1商量,先是外交部出面,對蘇聯表達了對于羅馬尼亞與匈牙利之間沖突的“不樂見”態度。
在蘇聯給出回答之前,商務部才出面,向蘇聯提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建議。
如果按照中國華文明最頂尖的格局,這兩件事之間的確可以有關系,但是這兩件事并不能當做有必然聯系的思路去做。中國雖然講1盤棋,卻在具體執行上講究1碼歸1碼。
然而蘇共就不會這么看。在蘇共看來,如此短的時間內提出兩件事,頭1件事比較小,后續的第2件則是關乎蘇聯經濟整體發展方向。兩者之間就有種聯系。
蘇共內部就此事進行了討論,卻沒人敢拍板。因為從1921年,對外貿易領域就是斯大林主管,之后斯大林搞1國社會主義政策,利用中蘇兩國之間的貿易,以相當公平的價格買到了蘇聯急需的技術與設備,使得蘇聯國家建設1飛沖天。
自此,這個領域就成了斯大林的威望來源。在對外貿易政策領域上執行斯大林同志的正確領導,認真工作,這是沒問題的。但是決定對外貿易政策,連基洛夫都不敢。
斯大林反復思考之后,最終決定,先不要加入中國主導的關貿總協定。
李潤石的判斷被驗證后,中央的同志們對李潤石主席的尊敬不自覺的就增加了1分。國家主席就是指出大方向,李潤石的判斷能力的確超出其他同志,能夠更加正確的指出方向。
李潤石早就把此事放下了,他的注意力放到了建立歐洲的聯合體方面。現階段搞出1個歐盟,并不符合歐洲的現狀,也沒必要。李潤石希望歐洲出現局面,是西歐主動搞出1個煤鋼共同體。東歐則搞出1個安全合作體系。
這樣的話,蘇聯,西歐,東歐就形成了3角關系。中國只需要花費并不大的力量,就可以維持這個3角關系不崩潰。
歐洲文明層級不高,但是在這種斗爭領域,歐洲各國倒是門清。只要中國真正希望歐洲和平,歐洲國家就愿意引進中國這個域外國家參與到歐洲的事務中去。
對于這種形態,何銳有過1個評價,“這就是歐洲的新奴隸思維”。
這話雖然非常刻薄,卻不是瞎話。在李潤石的私心里,他是很想看看歐洲到底會發展到什么程度。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