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若凡當時滿腦子都是軍事工作,這話他記住了,卻也沒有放在優先位置上。而且當時程若凡是真的不認為何銳會這么早去世,甚至連徹底解放歐洲的這天都沒看到。
此時中央給與的重任以及何銳的囑托讓程若凡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想到何銳的時候,程若凡腦海里就浮現出水晶棺里何銳那宛如2十多歲的容貌。
3十年如1夢。在夢想成真的這1刻,程若凡本以為自己會欣喜若狂,卻發現勝利只是讓程若凡如釋重負。因為這勝利本是人民的勝利,而不是程若凡的勝利。
在這波瀾壯闊的3十年中,程若凡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殫精竭智進行政治、經濟、軍事建設的日子。是因為在各種推演,演習中看到問題,以至于夜不能寐的巨大焦慮。
即便獲得了勝利,在進行戰后總結的時候,1串串的死亡數字,1個個犧牲官兵的名字,讓程若凡感覺到自己對這些英雄們的虧欠。很多犧牲的官兵在生前與程若凡交談過,他們所希望的是讓國家變得更好,家人現在生活的更輕松1些,未來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些英雄們都不是單純的為了自己而成為軍人,進而走向戰場。而程若凡則是冷酷的思考著到底需要死亡多少人才能達成軍事目標的那個人。
清楚的理解了這些之后,程若凡再也沒有將勝利的光榮歸于己身的念頭。勝利是屬于人民和廣大官兵的,戰爭只是讓程若凡感受到了沉重的責任。
所以當程若凡期待著勝利之后的休息之時,他萬萬沒想到接到了何銳這個最重要的戰友的的死訊。
對程若凡來說,何銳是領袖,是他的老師,也是他心靈的原點。不管遇到什么問題,只要找到何銳這個原點,程若凡就可以找出偏差,從而完成對自己的調整。
失去了何銳,程若凡就只能靠自己找出偏差,逐漸調整自己的方向和位置。與勝利相比,程若凡感覺自己所失去的要大上無數倍。
雖然心情很低落,但程若凡還是把自己從這種比較負面的情緒中拉了出來。
這次回到國內,程若凡看到了國內在過去幾個月中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正在飛速發展,不管是何銳還是那些官兵們所期待的美好生活已經在高速發展的軌道上1步步實現。
既然自己還活著,程若凡就必須繼續工作下去。繼承著1眾逝去者共同的愿望,繼續向前走。
排除了雜念,或者說讓自己躲進了工作之中,程若凡看著最新的報告,其中1條建議引發了程若凡的注意。因為在建議后面標注,1號提出的建議。
1號是代稱,基本指的是何銳。程若凡沒想到此時竟然看到了以前他沒見過的何銳的建議,心臟的跳動速度不自覺的加快了許多。就見建議寫道:對于德國在戰爭中被摧毀的建筑物的材料進行重復利用的方法……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