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只要能制造出足夠的影響就夠了,這種影響甚至不需要讓歐洲產業非得立刻聽從中國命令。而是讓歐洲產業發展方向中存在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就足夠了。
這是1種非常高級的手段,道路千萬條,只要有1條是與中國合作而獲利,而且這條道路還始終通暢。歐洲企業在其他道路都走不通之后,自然會考慮與中國合作。
程若凡接到了中央的回復后,對此深以為然。他曾經數次與何銳談過此事,用了不少時間才接受了這樣的理念。
有了方向,程若凡開始全力執行。隨后,德國那些已經確定非納粹的企業負責人接到了命令,要他們立刻前往西德現階段的首都伯恩參加會議。
德國企業負責人們雖然很擔心自己到了伯恩后會被立刻送進集中營關押甚至是槍斃,但是他們還是全都按時間要求,于9月19日前抵達了伯恩。
出乎企業負責人的意料之外,會議并沒有在9月20日召開,他們也沒有被抓進集中營,而是很自由的住在旅館里面等待消息。這就讓互相之間許久沒見的企業負責人們非常小心的互相交流起來。
上1次這么大規模的見面還是在1年多前,納粹德國政府要求企業進行防轟炸調整的時候。大家看到曾經的老相識在經歷大規模轟炸后還活著,欣喜之余又為那些死在大轟炸中的朋友們表達了哀悼。隨即開始小心的討論著“親王殿下”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是什么。
沒錯,歐洲媒體已經給程若凡元帥起了1個綽號,“中國親王”。在何銳生前,歐洲媒體就給何銳起了不少綽號,歐洲民眾接受度比較高的有何銳前期的“中國選帝侯”,“中國可汗”、“中國大皇帝”。
“中國大皇帝”,在歐洲直譯中也可以稱為“大帝”,是歐洲用來稱贊擁有遠超越普通皇帝地位與影響力的皇帝。
程若凡在歐洲看來是何銳的親信,也是何銳的學生,現階段又是中國駐歐洲軍隊最高指揮官。“親王”的綽號最符合這個身份。
德國企業負責人們小心的討論并沒有形成共識,對于德國人來說,中國太遙遠,也太不可捉摸。如果非得有什么共識的話,大概就是不聽從“親王殿下”命令的德國企業,肯定不會有什么好果子吃。
程若凡并非刻意晾這幫德國企業負責人,他也是突然接到了西德政府部門的報告,說是程若凡之前下令的德國重建的設計綱領已經完成。
在會議室內,程若凡已經聽了5個小時的匯報。作為高級軍人,學習外語,尤其是作戰對象國的外語,是基本需求。程若凡自己在軍校時候就比較傾向學習德語,經過之后的強化學習,基本能夠聽懂正常的交流。
重建是非常專業的領域,德國與中國的翻譯則根據自己對專業術語的理解,向程若凡提供更精準的翻譯。
聽了5個小時的匯報后,程若凡終于問了1個問題,“你們到底是在什么時候開始的設計?”
德國官員謹慎的答道:“從1937年開始,德國城市規劃部門就接到了第1次城市全面規劃的任務。之后在整體匯報中,因為全面規劃執行起來需要的資金太過于龐大,第1次規劃被停止。1940年初,規劃任務再次重啟。到了1942年,在匯報后又被下令中止。如果把前兩次也算在里面,這已經是第3次了。”
“為什么會在1940年重啟?”程若凡雖然心中有些想法,依舊詢問道。
德國官員恭敬的答道:“報告長官,1940年擊敗法國后,德國資金壓力降低,就重啟了這個耗資巨大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