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若凡元帥參觀由工人協會接管并且運營的企業,這條新聞在德國很快引發了震動。尤其是在刊登的照片構圖上,元帥并不在c位,而是在次要位置上。
照片最明顯的核心位置上都是男女工人,他們穿了最常見的工人服裝,上面沾了不少油漬與灰塵。男人戴著工人最常見的鴨舌帽,女性戴著包頭巾。在以車間內的各種機械設備為背景的照片中,不管男女都身板筆直,目光堅定。
照片本身體現出了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情緒,新聞中,程若凡元帥對于工會組織工人恢復生產,參與管理的稱贊,更是讓能看到消息的廣大的德國工人階級感覺到模糊的未來突然間射入一道陽光。
以前的德國,工人階級不可能掌握生產資料。在資產階級遭到沉重打擊的當下,工人階級竟然可以通過加入工會,從而獲得工作機會,這遠比戰爭結束前好了很多。
大部分工人還沒有膽量立刻行動起來,可他們卻希望有人嘗試。很快,工人社區的一部分工人在社區工人的串聯下接受了任務,前往所居住城市的工廠區,尋求是否還存在能夠運行的工廠。
程若凡之所以前往已經由工會組織起來的工廠參觀,期待的就是德國人民能夠走上這條路。德國現階段的工業企業,機床設備被極大毀滅了。畢竟這是中國發動的進攻,程若凡對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以及自己的指揮能力很有信心。
可這都不是問題。即便德國能搶救出來的機床數量已經不足以開工,但中國企業此時全面開工,從中國到歐洲的航線非常通暢。
在1945年1月,中國與埃及共和國簽署的運河拓寬以及挖深工程的項目正式開工。到了10月份,在中國強大的工程能力下,蘇伊士運河已經被拓寬到800米,最大航行深度達到15米。
萬噸輪在蘇伊士運河中暢通無阻,4萬噸以上的貨輪也可以輕松通行。中歐之間的貿易再無問題。
實際上,程若凡領導的西德管理委員會已經下了大量訂單,最早啟航的貨輪已經在地中海里航行,11月初就能夠抵達德國。
西德選舉在10月15日結束。此次選舉沒有出現壓倒性的政黨,德國共產黨獲得了24%的選票,社會民主黨獲得了27%的選票。
在德國選舉歷史上,因為爭取的選民高度重合,德國共產黨最大的對手反倒是社會民主黨,而不是那些支持大資本家的反動政黨。
這一次,德國共產黨的成員中大多數都參加了世界人民解放軍,更有許多人在中國大學接受了教育。德國共產黨內連夜就選票的組成部分進行了分析。
與當下的德共競爭選票的對手們雖然畏懼于中國占領軍的力量,不敢公開大罵德共是引狼入室的賣國賊,但是在選舉中都不約而同的暗示了這點。
從選票結果來分析,支持德共的選民中,有一半是前德國共產黨的支持者,另一半是納粹黨黨徒的親人和家屬。德共想獲得更多支持,全面執政,必須爭取到支持社會民主黨的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