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樣的想法,曼施坦因直接坐在了明顯給他留下的位置上。中國軍人并沒有指責曼施坦因的無禮,在曼施坦因坐下后,3位中國軍人也在曼施坦因對面坐下,中校用流暢的德語說道:“元帥,我們此次前來是想請教1件事。”
中校說完,旁邊的少校掏出1份文件推到曼施坦因面前。看到封皮上的符號與印章,曼施坦因有些意外,這是1份絕密文件。在德國沒有戰敗前,只有極少數高層才能看到。
屋內燈光很明亮,曼施坦因停了片刻,終于有些懷念的打開文件。看了頭兩頁,他的心情終于起了波動。這是海德里希給曼施坦因的文件,在這份文件中,海德里希詳細的提出了關于在德國本土利用正規軍打運動戰的方案。
在第3帝國中,海德里希是曼施坦因唯1有相對不錯評價的納粹高層。而且海德里希與曼施坦因討論過核武器的使用方向,至少在那次討論的時候,海德里希并沒有表現出任何要在柏林使用核武器的意思。
當然,大部分納粹高層都不會做出和希特勒1樣的選擇。譬如戈林就不會。但戈林不會這么做,是因為他怕死。海德里希不去做,是因為海德里希到最后還是希望為德國贏得體面的投降。
合上文件,曼施坦因有些感慨的問道:“海德里希還活著么?”
3位中國軍官對視了1下,交換過眼神后,中校答道:“海德里希在核爆炸的時候留在柏林。因為距離爆炸中心太近,受了傷,并且遭到輻射黑雨侵蝕。蘇聯人抓到他的時候,他還活著。不過聽說他在被俘的3周內就因為遭受過量核輻射而去世了。”
曼施坦因并不太清楚核武器的情況,所以無法理解很多專用詞。不過聽到海德里希在被俘后3周內去世,心中甚至為海德里希感覺到有些慶幸。如果海德里希活著,蘇聯人對他是恨不得食肉寢皮。早早死去,對海德里希不是壞事。
中校明顯不是來談這個的,他看曼施坦因再次陷入沉默,就詢問起德國國防軍中誰對這個計劃比較有了解的問題。
曼施坦因聽了片刻就直覺的認為,中國方面是希望曼施坦因推薦1些可以被中國利用的人員。等中校問完問題,曼施坦因平靜的答道:“這個計劃中的運動戰理念還是從何銳先生的論文中取得,德國也沒有能力執行這樣的作戰模式,我不認為德軍中有什么人可以符合中國方面的需求。”
聽曼施坦因竟然是完全不希望德軍牽扯進來,中校覺得曼施坦因的格局相當高,忍不住問道:“請問元帥對運動戰有什么看法?”
曼施坦因1直沒機會與中國高級別成員會面,他挺羨慕賴歇瑙元帥能夠與李潤石會面。
現在回想賴歇瑙元帥向曼施坦因講述交談的主要內容之時,曼施坦因覺得李潤石在吹牛。事后看來,李潤石當時在戰略上所說的內容基本都實現了,中國的確武裝起了上千萬的前殖民地人民,將其訓練成能掌握現代軍事技術的英勇軍人。中國軍隊負責技術含量最高的作戰領域,與這些來自前殖民地的解放軍人親密無間的并肩作戰,徹底擊敗了歐美。
對這件事,曼施坦因覺得德國輸的不虧。中國能夠給世界人民解放軍裝備上中國軍隊的通用裝備,并沒有因為對方來自前殖民地就對他們另眼相看。德軍與東歐軍隊盟國1起作戰的時候,可是不給東歐盟友裝備全套德國裝備。
雖然德國的確物資匱乏,但是硬擠擠,也未必做不到。這就是態度問題。中國有實力,態度還正確,贏得不虧。
看著對面中國軍人期待的目光,曼施坦因決定做個小測試,便答道:“我看過何銳先生的那本論文。我認為何銳先生設定了1個極端的作戰環境。交戰雙方中,1方是工業國,至少得到了工業國的全面支持,另外1方則是農業國。農業國的1方具有完全的劣勢,但是其抵抗作戰的領導團體,卻是以真正的工業國模式組織起來。這難道不是1個悖論么?”
曼施坦因是用相當的格局做出的發言,其中每1句都是真的,并沒有為難對方的意思。如果是德國校級軍官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也會回答,卻沒有辦法給出讓曼施坦因覺得有收獲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