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派期待中國商品全面占領國際市場,讓全球訂單解決中國眾多人口的失業問題。
兩派的主張看似可以互相合作,其實已經出現了激烈的斗爭。金融派的政策核心中,資本最重要。中國要與全球資本進行合作。如果遇到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的矛盾,產業政策要向金融政策讓步。
實業派的態度則是金融政策要向實業政策讓步。
爭奪主導權的斗爭從來都是最激烈的,歷史上權臣斗爭,皇子繼承權,只要牽扯到了政策主導權,最終結果基本都是以某一派的被清算,或者是皇帝用各打五十大板,貶黜大量官員,甚至是殺個人頭滾滾而收場。
趙天麟已經離開了中央領導崗位很久,他此時甚至覺得李潤石有點可憐。
嘆息一聲,趙天麟只覺得何銳死的太早了。在何銳生前,趙天麟一直覺得何銳的政治軍事能力可謂天下第一。何銳死后,趙天麟突然感覺自己對何銳的認知豁然開朗,原來何銳真正獨步天下的是經濟能力。
何銳在世的時候,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確非常快。但比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更快的是中央政府的財政運營能力。
在前往東北之前,趙天麟就是美國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國立北洋大學堂的校長,參與過幾十萬上百萬銀元的資金運作。也不能說是沒見識。
到了東北之后不過三四年,趙天麟每年負責制作的預算,就已經超過上億銀元。在趙天麟當上副總理,負責科教文衛領域,每年預算動輒百億以上。
這也是趙天麟后來選擇離開政府的原因,副總理的職務有著太過于巨大的責任,趙天麟認為自己承擔不了這樣的責任。
趙天麟承擔不了,何銳卻能釋重若輕,通過制定政策,培訓人才,選拔人才,中國現在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當年的萬億銀元。運營每年萬億為單位的經濟,靠的就是中央政府強大的經濟運營部門。
利益集團可不是一群邪惡實業資本家或者金融資本家勾結一些貪污腐化的官員,在什么陰暗場所里斬雞頭燒黃紙,歃血為盟。
哪怕是在農業時代,有能耐的正經人都不干這種事情。這種小團體的確有,不過在一次次的打擊中早就被一波波打掉了。
真正的利益集團是基于工業時代的生產力發展,以各個環節的專業化為基礎形成的上下游生產集團的合作關系。
譬如,實業集團在何銳的產業鏈政策中經過一次次的競爭,進行了分化重組,再分化再重組。現階段形成了上干家大型國有型、股份型、內部勞動者共有制的企業。以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家為這些大型企業提供各種零組件以及相關服務的中小型企業。
金融派政策主導局面的話,只要外國企業向中國資本放開入股限制,中國資本肯定要投資最有效益的企業,而且不管這些企業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都要為這些企業打開市場,讓它們茁壯成長,為中國賺取最大程度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