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戰役進行到1950年1月10日,第二次葛底斯堡戰役結束。這次戰役中,南方國民軍在優勢空軍的支持下,以巨大代價擊敗了北方聯邦軍。
但雙方的戰斗力都已經到了極限。杜威政府一面暗示中國政府參與調停,一面對美利堅同盟國發出使用核武器進行打擊的威脅。
中國政府并沒有提出分裂美國的方案,而是根據雙方的需求,最終替南北雙方提出“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的和平方案。
首先,只存在美利堅這么一個國家,由48個州組成了美利堅這個國家。
其次,美利堅國內有南北兩個政府。各州分別加入了這兩個政府。
美利堅國內兩個政府分別選出自己的總統,兩個政府所選出的總統每四年一輪換,代表美利堅國的政府。
雖然這個結果代表著美國正式分裂,但是全世界各國的政府,以及正經的學界和媒體并沒不認為中國分裂了美國。凡是真正搞學術都明白,中國只是個調停人。如果是其他國家出任這個角色,而不是中國的話,美國肯定要徹底分裂成a與b兩個國家。中國提出的解決方案算是給美國分裂剎了一下車。
雖然日后美國更大可能是徹底分裂,至少現階段的美國維持了一個表面上的和平與統一。作為調停國,中國是真的仁至義盡。
1955年,李潤石第三次當選文明黨主席。在剛結束的第六個五年計劃中,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為111。
中國與歐洲一起搞的歐洲復興計劃已經結束。在10年的復興計劃中,歐洲總共接受了中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920億中國元。其中90是贈予,10為貸款。
歐洲各國則與中國在企業入股方面簽署了協議,中國通過入股歐洲企業,獲得了大量技術。持股使得中國有了與歐洲在產業布局方面進行合作的基礎,產業布局也使得歐洲企業能夠獲得穩定的國際市場產業利潤,使得歐洲獲得了重建以及發展的雙線動力。
從1945年開始到1960年,歐洲持續了20年的高速發展。全世界也都享受了20年的高速發展。
從1962年開始,西歐出現了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出現的局面。1963年,美國也開始了同樣的局面。
除了工業國之外,全世界其他國家在過去20年的發展雖然快,卻也都遇到了瓶頸。
1964年,中國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國人口100894億人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口突破10億的國家。
到了1965年,經歷了兩年滯漲折磨的歐美工業國都覺得或許是資本主義的末日到來了。他們都關注著中國換屆選舉,期待著中國這個10億人口的強大國家能夠替身而出,解決世界經濟問題。
萬分沮喪的歐美學界甚至提出,“馬克思指出了現代資本主義的定義,從而創造了真正的資本主義制度。中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就有義務提出全新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