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夏至。
慕容緣的師父沐靜兒,那時正是年方十七歲的妙齡少女。
她生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仿佛是從洛神賦里的畫中走出,猶如仙女一般。
沐靜兒對自己時候的事情一直念念不忘。
冥王尹九幽見她功夫已經不錯,便允許其獨自闖蕩江湖,去往西南了解身世,尋親祭祖。
當年沐靜兒還是七歲時,就跟著青衣美婦離開了云南。
她對故里幾乎沒有了多少印象,雖然她還記得父母親和叔叔是在戰亂中慘死的,但他們的模樣已經變得模糊異常。
她只記得青衣美婦曾經告訴過她,她們是在云南的鄧川城相遇的。
要想知道自己的身世,或者找到別的親人,沐靜兒只有回去鄧川城這一條線索。
沐靜兒辭別冥王尹九幽后,便一路打聽,獨自前往云南鄧川城。
常年來,西南蠻荒,征戰不斷,朝廷管轄鞭長莫及。
戰亂造成的弱肉強食,已經將西南分為了六個部落,又稱為六詔。
“詔”是當地的語言,意思就是王,或首領。
這六詔部落以南詔最為強大,部落首領名叫皮邏閣。
他統治的地理位置就是云南最南方,地盤寬廣,人口財糧頗豐,手下高手眾多,兵強馬壯,與朝廷也最為交好。
邊關兵部司馬為了方便管理西南,有意讓南詔一家獨大,著力扶持皮邏閣,又增派了一些精兵強將輔佐,每年還會運送一些軍餉物資進行資助。
有了這些資本,皮邏閣也有很強大的野心,一心想將其余五詔部落并為己櫻
鄧川城屬于六詔之一的邆賧詔,位于六詔最西邊,部眾以白族居多,部落首領叫于路陣。
他與部落族民同甘共苦,深得民心。
他統治下的鄧川城這些年倒也團結,抵御擊退過數次外族的進攻,百姓還能在里面安居樂業,漸漸恢復了生氣。
鄧川城也是當時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朝廷往南部運送的物資都會從這里經過。
在鄧川城的前面有一片黑森林,它將鄧川城和外界隔離包圍起來。
只有一條寬闊的古道,從鄧川城穿出,再穿過黑森林,通往其余的郡縣。
離鄧川城大約四十里城外的古道上,有一個涼水民棧,極具當地民族特色,已經開了好多年了。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帶著妻,雇了幾個伙計,一直經營著這家民棧。
進城古道前后只有這一家民棧。
大量走商出行的客人匯聚在此,住店歇腳的,談地的,飲茶解乏的,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沐靜兒來到涼水民棧時色已晚,她便打算在此歇息一夜,準備亮再去進城。
她身穿白衣,頭上戴著一頂帶面紗的白色斗笠,一塵不染。
進店后,沐靜兒找到一處偏僻的位置坐下。
她將斗笠脫下,向店家伙計點了一些食物,安安靜靜地用膳。
沐靜兒的到來使得原本熱鬧的民棧,忽然變得安靜許多。
大廳內原本有十幾桌正在用酒材客人。
他們沒有見過生得如此美麗的女子,目光大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突然間,民棧門口一陣嘈雜。
這群饒注意力又被民棧門口的動靜吸引過去。
原因是涼水民棧的門口進來了五個兇神惡煞,手持大刀的異族人。
他們大大咧咧地著異族話,深奧難懂,對客棧內的客人指指點點,煞是嚇人。
為首一人,是半個禿頭,后腦勺有一戳辮,肥頭大耳,膀大腰圓,肩上圍了一張羊皮,赤精裸露著肚皮,提一把虎頭長刀,那長刀十分沉重。
其余四人打扮均是身穿色彩奇特的短袍和一雙紅邊黑面的靴子,一看就是異族服飾。
他們選了一張大桌,將大刀放在一旁,喚店二過來,就要點酒。
“雖然我們在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眾多,今日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打扮的異族人士,真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