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城南外。
馬蹄聲起,踏碎寧靜。
一人一騎,紅袍藍盔,手中沒有兵器,只舉著一面三角令旗,由遠及近。
來人是陸大將軍的傳令將官,奔至城下,高聲對著城樓喊話
“令。征西大將軍有令,汝黃岐府公孫屹,今日必須大開城門,獻出潼關,否則我二十萬大軍,將視汝為謀逆叛將,即刻攻城,決不輕饒。”
公孫屹依舊身穿墨綠寶甲,威風凜凜地站在城頭。
他也不答話,只從袖袍內,取出一卷檄文,向樓下傳令將官喊道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你且聽好了,回去轉告陸大將軍。”
言畢,公孫屹展開檄文,照著上面文字,朗聲讀出
“今朝綱有變,社稷孤危,忠臣逃難,神州蒙塵,幸得原兵部尚書護著天子,進駐潼關。四海之內,達人志士,當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宣,方為王道。一身禍福,介在毫芒,千古功名,爭之頃刻。我黃岐府臨危受命,自當高舉義旗,誓清妖孽,匡扶皇室,以正朝綱。潼關前,班生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爾等膽敢徘徊歧路,以下犯上,才是叛臣賊子,若執迷不悟,甘心從逆,檄如律令,誅殺無赦。”
“好好好。”
這篇檄文,實乃沈夢據實所寫,文采飛揚,拍案叫絕,此時由公孫屹讀出,朗朗上口,有板有節,令城上將官聽后,士氣高昂,叫好連天。
讀完,公孫屹將檄文交給身旁的余震白。
余震白把紙卷拴在箭矢之上,彎弓搭箭,“嗖”地一聲,朝城下傳令將官射去。
那支箭,去勢如虹,不偏不倚,正中傳令將官頭頂藍盔,擦著頭皮,牢牢釘在上面。
傳令將官吃了一驚,身子后仰,幾欲跌落,以至于戰馬長嘶,四蹄亂踏。
他好不容易勒住韁繩,坐直身子,從頭上拔出箭矢,取下檄文,暗自思量。
“剛才那支箭好生厲害,如若瞄準吾之咽喉,焉有命在看來他們黃岐府是一定要同我軍作對了。”
傳令將官不及細看檄文紙卷,再也不敢停留,催馬轉身,奔回本陣。
公孫屹望著傳令將官的一騎絕塵,環顧左右。
“各位將士,刀出鞘,箭上弦,做好準備,嚴陣以待。若敵來犯,依我手中長刀行事。”
他手中的長刀,便是沈夢的安排。
此時城北的“九把刀”剛和匈奴人交上了手,不斷傳來喊殺之聲,響徹寰宇。
公孫屹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沈大帥自稱有奇謀妙計對付匈奴,只將黃岐府的主力,布置在城南這里,卻不料那邊動靜如此之大,勝負仍存變數啊。”
他將“毒火”長刀握在手中,暗暗說道
“沈大帥承諾我,會救出我的兩個兒郎,平安歸來。我也自當盡力守城,可不能辱沒了一世威名。”
陸大將軍拿起檄文,一目十行讀完,氣得大怒,一把撕碎。
“公孫小兒,妖言惑眾,信口雌黃。當今天子正在京城,怎會進駐潼關真是欺人太甚。傳我將令,不必再等,立即攻城,三軍齊往潼關進發。”
二十萬大軍擂鼓造勢,軍旗招展,浩浩蕩蕩,以攻城沖車在前,爬墻云梯居中,馬步弓手隨后,分為前中后三塊戰陣,緩緩朝潼關開拔。
陸大將軍手下十二員大將,鱗甲閃耀,氣宇軒昂,按楔形鶴翼排開,均騎馬列于本部方陣之中,軍威甚是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