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總有忙不完的事。儀風帝也不例外。他與禮部、尚膳監、光祿寺的幾位臣子商議元日朝賀的事體,一直說到天蒙蒙黑才散。
內侍馮嘉捧著剛沏好的熱茶,笑呵呵的說“陛下,康王世子巴巴兒等了您一個多時辰。您要是乏了,奴婢這就讓他回去。”
儀風帝默了默,道“宣他進來吧。”
馮嘉應是,退下去傳話。
等不多時,劉桐大步走了進來。
正值芳華的少年郎,一舉一動皆是景致。兩道劍眉微微蹙著,狹長鳳眸若星子璀璨。他不著綾羅與綢緞,一襲青碧色麻布大袖長袍隨著穩健的步伐翻展飄蕩,宛如朵朵浪花。
行過禮,儀風帝賜了座。
不等劉桐開口,儀風帝揉揉酸脹的太陽穴,苦口婆心的勸道“你先把親事定下吧。有個人拘著,也能收收心。”
劉桐神情凝重,搖了搖頭,道“四皇叔,我想與您說說姑母的事。”
“阿姐”儀風帝欠身離座,滿面急色,“阿姐出了何事速速道來”
劉桐以四句讖語為起始,一直說到信中所言。
“四皇叔,雖說這事聽起來玄之又玄,但我認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若吾等忽視,壞了姑母性命。那豈不是追悔莫及”
說著,劉桐將信交給馮嘉,再由馮嘉呈給儀風帝。
“是是。你說的很對。”儀風帝展開信箋,略略瞟了一眼,心底涌起濃濃的不安,“現在離開春也沒多少日子了。”想了想,問馮嘉,“伴伴何在”
明匡凈身入宮之后,在內書房讀書。他一心要做宦臣,所學與其他內侍不同。當其時,儀風帝從內書房挑了個成績優異的小內侍做伴讀。最得儀風帝看重的只有明匡一個。又有自小一起長大的情分,是以儀風帝稱呼他為伴伴。
見此間事了,劉桐起身告退。
儀風帝不允,留他一同用膳。兩人像尋常人家的叔侄那樣,對面而坐。飯菜并不奢靡,王瓜拌金蝦,糟鰣魚,燒鴨,燒骨,燒香菇,三鮮湯,羊肉水晶餃兒,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炙蛤蜊并兩小碗香米飯。
儀風帝心里存著事用的不多,用了幾箸便捧著熱茶有一搭沒一搭的喝了起來。
劉桐自小就喜歡宮里的羊肉水晶餃兒,一碟六個全都進了他的肚子。
“阿姐尤愛炙蛤蜊”儀風帝悵然道“這些年,她受苦了。”
平邑長公主與儀風帝是麗嬪朱氏所出。朱氏貌美,極受先帝寵愛。可惜紅顏薄命,三十出頭便撒手人寰。彼時,平邑長公主年方十二,儀風帝剛滿九歲。
儀風帝口中的“這些年”也包括了姐弟倆于深宮之中相依為命的那幾年。
劉桐不好接話,夾了一塊骨肉皆香的糟鰣魚專心致志的吃了起來。
飯畢,撤去殘羹,小內侍來報,明匡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