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姜聽了這么一番話,著實開了眼界。
她沖李大爺拱了拱手,又解下掛在身側的葫蘆給他潤嘴。
“可算讓小子開了眼界,李爺爺嘗嘗這茶,是小子阿娘特意熬的解暑茶。”
本打算推辭的李大爺聽了這話,還是接了過來。
他一向習慣趕車的時候喝點小酒,既不醉人又爽快,但最近天實在古怪,比前幾年同樣的時候熱得太多。
家里老婆子沒他吩咐,這幾天給葫蘆里裝的還是兌水的酒;他想喝水又舍不得將酒給倒了,就這么糾結地過來了。
剛講了一大堆話,口干舌燥的還是解暑茶更好。
喝了一大口的李大爺,發現面前小子的解暑茶不但不苦,還帶著絲絲甘甜,喝了之后更是一股清涼之氣沁人心脾,不由得多喝了幾口。
寧姜看著心里笑了笑,這解暑茶是她兌了水、土靈液各一滴的白開水,煮水的時候順便放了幾片路邊扯的野薄荷。
李大爺給她講的趕驢方法沒有藏私,對她確實有著大用,她只好拿靈液水回報。
原本寧姜就打算到城里安定下來之后,去買一頭驢。
這也是考慮到懷孕的徐娘子和還是小孩子的徐秈,之后要是逃荒,總不能讓兩個人就靠一雙腳走
不過不管是在城里還是逃荒,方方面面都需要錢去支撐,徐娘子那點家當著實不大夠,她還得想辦法快點掙到錢。
約莫下午未時兩刻的時候,驢車到了穗余城城門口。
寧姜拜別李大爺,帶著徐娘子和徐秈扛著行李到城門口排隊。
進城需要按人頭繳納兩文錢,若是來定居或是投親靠友還需要出示路引,甚至更高級別的通關文書。
做買賣的則需要額外提前繳納一定的商稅。
守城的小兵可能是之前已經撈了足夠的油水,所以對于寧姜這一批看起來就很窮困的人也沒怎么為難。
等到了那對母女,小兵一注意到那位蒙著面紗的姑娘,更是連檢查東西的動作都收斂了許多。
寧姜本還有些疑惑,結果意外發現那名士兵的耳垂隱隱發紅,突然就明白了什么。
不過她并不清楚的是,這是因為在守城人員那流傳過幾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據說曾經有個守城的小兵仗著自己后面有關系,看到某位要進城的姑娘長得漂亮,便故意調戲了幾句。
結果那姑娘沒幾天就成了縣令的小妾,進門當天就讓縣令特地把那小兵連同他的枝末關系一擼到底。
而另一個故事則是,某位守城小兵在守城門的時候,被路過的姑娘給瞧上了,而且當時跟在姑娘身邊的長輩對于小兵知禮的行為也很滿意。
雙方都看對眼,就這么意外地成了好事。據說那姑娘容貌甚美,后來還冒出一個六品的叔父,小兵一下鴻運當頭,直接一路升成了百夫長。
類似的故事還有好幾個,充分警示了守城的小兵們,千萬不能小瞧那些快要及笄且年輕貌美的姑娘家。
所以小兵才會對那對母女,比徐娘子一家還要體貼。
當然這只都是閑話,不甚了解的寧姜見到那對母女沒有遭到意外,同樣順利進城也感到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