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謝兄說笑了,你們隊伍人多,我這就幾個人,更何況你做慣了族長,這事還得你來更合適。”
葉父笑容可掬地打著哈哈,對給剛剛接觸的隊伍背鍋擔責是堅決不同意。
他身后側站著葉敘年,左右兩邊則被李達和何為峰圍拱,對面除了那個八字胡,還有另外六個同樣陌生的壯年男子。
兩方看起來和和樂樂,實際卻暗潮涌動。
寧姜進來時,八字胡那邊的人瞟了一眼,發現是個半大孩子,便不是太過在意了。
寧姜也不出聲,從側邊走到葉敘年旁,也只當自己是個背景布。
葉父這邊比起對面,顯然很是人少勢弱。
但不知為何,那八字胡對他們卻微有忌憚。
“那葉兄覺得咱們接下來該怎么走”
“大家都是南下,自然是一起走下去,若是到了可以安定的地方,到時再另當別論也不遲。”
“葉兄說得極好,我瞧葉兄這一隊中午出的糧食都是細糧,我們這些鄉下人也沒什么積蓄,雖說湊得出白面細糧,但一向吃苦慣了,但不愿讓葉兄吃虧,不如這細糧可以以二作三,你看如何”
“不必不必,謝兄客氣。我們人少,帶的糧食也耗得不多,大家以后都是一隊人,怎么能分得太清都是入口的糧,在這時候均是填肚的用處,以一作一就好。不過我瞧著車隊人多,要是之后路上仍是一齊造飯,反倒費時費力,不如各家搭伙,一個瓦罐便能了事。至于維護車隊的人員,不如各家湊糧予以分發。”
寧姜聽著雙方你來我會,聯想了之前購糧時的行價,就明白了葉父的聰明之處。
細糧本就值錢,上好的白面幾乎能夠以一換來十倍的粗糧,當然這種粗糧也是最差的那種。
她剛才路過徐娘子做飯的地方,瞧出里面有兩小堆糧食,一份是上好的精白面粉,另一份則是各種亂七八糟的豆子、黍米、粟米甚至谷糠混雜。雖說后者比前者多上一倍有余,但明眼人都瞧得出哪邊價值高。
看來她之前預料不錯,他們這幾個人果然和別的車隊一起搭伙了。
他們人少,跟別人搭伙顯然是為了借助對方人多勢眾,避免雙手難敵四拳的事情發生。
這樣占了好處,自然不能什么都不付出,所以對方說的細糧以二作三,雖占了便宜,但也不算太欺人。
只不過這逃荒路途遙遠,誰知道究竟還要走多久,要是一起造飯,還像今天中午那樣出糧,那就不是善心,而是冤大頭了。
所謂“升米恩,斗米仇”,萬一對方習慣了他們這邊的付出,恐怕就會覺得理所當然,雙方生了間隙,反而不好。
但將隊伍里的成年男子抽調出來組成護衛隊,再由每家每戶共同出糧分予他們,這樣他們這邊需要付出的細糧就少了許多,而且那些有男子的窮困家里,本出了粗糧,卻能回來一小部分細糧,自然也會非常高興。
這種“施恩”,雖過于目的性地對待,可對于他們卻是極有利的。
葉敘年顯然也領會到葉父的意思,寧姜看見她拳頭陡然攥緊了些,不過還是忍耐著什么都沒有說。
看來確實成長了,寧姜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