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我……好吧,主要是你二叔幫了點小忙。”寧振濤想了想,還是沒抹黑自家二哥的形象,“大忙。”
他對寧知星仔細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解釋了。
其實也是“閑”出來的,前期他和寧知星的實驗挺完善,他成了廠長后,實際上做的也就是口味的微調和流水生產線的培訓,監工、確認品質順便審審文件,事情實在不多。
這事情不多,寧振濤閑著無聊,這不就動起了腦筋。
首先呢,那就是少之又少的品類,當時寧知星想的是,先做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產品。
寧知星所選擇的維度很簡單,就三點,制作工藝要簡單、口味要夠濃厚、直到后世這產品也沒被淘汰,而在符合條件的產品中,她又挑了一輪,選擇了看著最靠譜的幾樣。
寧振濤正好翻到了寧知星留下的本子,看到那么多被淘汰的品類,他這眼睛不就立刻亮了起來,而且他這不是想著,如果做出來了,阿星要是看見了準保覺得驚喜。
說干就干,可少了寧知星這個主心骨,寧振濤發現他遇到了兩個難題。
頭一個,是制作方法。
而另一個,就是如何取舍,他滿腦子科學思維,那之前無論做什么實驗可都用的是量化指標作為參考,真要評測口味說實話寧振濤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當時寧振濤很煩惱,正好寧振強打電話來,兩人一商量,便得出了一個完整的方案。
頭一條,那就是引進大廚——這年頭的廚師講究師承,寧振強之前做宴席認識的那幾位廚師別看也就是做做食堂菜,可人家都是正兒八經學藝過的,否則可干不來這種大鍋菜的活,這不,逮著一個便順藤摸瓜,一個接一個,寧振濤經由寧振強成立了廚師參謀大隊。
第二條,那就是試吃大會,分為三個部分,廠內試吃、廠外試吃、廚師試吃,全是盲測,最后投票表決,選出大家一致認為好吃又想買的產品。
第三條,那就是按功勞分錢,技術為王,但凡能提出靠譜建議的,那就獎錢,這也是仗著市里信任,寧振濤大權在握才能定下的表彰決定。
群策群力之下,食品廠這原先就在高速運行的模式又被加了速,這不就成了這么一桌子的產品。
其中唯一受苦的大概就是寧振濤。
他想著早點帶產品回家給家人嘚瑟,結果挖了個坑,還帶著一群人跳下去,最后是被逼著好好干活,這回說是回家休息,可其實是半偷跑的,否則廠里的員工那還打算拉著他繼續熱火朝天的干。
寧振濤講故事的時候,大家已經開始了試吃大會。
寧知星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些琳瑯滿目的產品。
誰能想到,她甚至在這上頭瞧見了俄式和西式的腸類產品!
“小叔,你有沒有想過,拿這些去賺外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