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中門,其內為丞相居住辦公所在,因此中門以內也稱作相舍,中門亦稱為相舍門,有手持兵器的門下在此守衛并負責通傳之事,所有守衛的門下皆由門下督統管。而第三道大門閣門則把相舍分為內外兩個庭院,中門至閣門之間的院落稱為相舍外庭,相府正堂也就是百官朝會殿、諸曹吏舍、花園、庭樓等地皆在外庭。東西二曹在相舍閣外庭院的東西兩側,其他諸曹則在外庭后園附近。
閣門以內即為相舍內庭,則是丞相聽事、燕居、會晤賓客所在。相府閣門因其顏色與皇宮禁省的門闥顏色相同,因此也稱作黃閣,按先漢制相府閣內應無鐘鈴,也應無其他官寺之鈴下、侍閣等屬吏,通傳之事一般應由主簿或守閣奴婢處理,而外人入閣需先行脫履。不過諸葛亮為確保國事傳遞的效率和保密性,如今相府鐘鈴及專司通傳的屬吏皆有,外人進入閣門也無須脫鞋。由于主簿乃閣下群吏之長,故亦被稱為黃閣主簿,而楊清這個主簿的官舍自然在外庭靠近閣門的地方。
至于諸葛亮的公房其實在黃閣也叫做聽事閣這個建筑群中,按漢制,官員處置公事聽取屬吏匯報有固定時間,每日早晚兩次,官員在此之外可以不處理公務。不過依當前大漢的形勢和諸葛亮的性格,此項制度從未執行過,只要有事一天之內任何時候各級官吏皆可入聽事閣匯報公務。
其實相舍內庭還有一道門稱為寢門,門內自是諸葛亮及其家眷仆人所居之地,不過他在相府外另有自己的府邸,為了公私分明,一般黃月英他們不會來此居住。
楊清跟著馬李二人到了主簿吏舍,令史、御屬、鈴下等一眾屬吏早已在此恭候。李邵出言相互介紹了一番,眾吏上前見禮后,楊清又問候自謙了幾句,隨即揮手讓他們各自退下做事。
如今楊清是此處官舍的主人,他此時倒也不謙讓,邀著馬謖、李邵進了自己公房,三人又閑聊了一會兒,李邵識趣地告辭回去了。
“明之,沒想到你我二人竟會如此之快就在相府共事了。”馬謖見李邵走后,笑道“而且,我也沒想到丞相會將主簿一職交給你,這下君得償所愿,可一展所長了。并且,你我可隨時談論兵事,共同為丞相獻策了。”
馬謖好論兵計,且在此道上有著不小的造詣,丞相府中少有能在兵法上辯得過他的人,在他眼中如今的大漢只有諸葛丞相一人在兵法上勝過他,可是丞相事務繁忙,他也不好總是去打攪,因此馬謖常生寂寥之感。遇到楊清后,他覺得終于找到個在兵法上能和他談得攏的人,因此馬謖對楊清入得相府也是頗為高興。
楊清謙道“清初入官場,日后還需參軍多多提點才是。”馬謖道“好說好說,你我乃知音,這些事吾自當助之。”楊清心中苦笑,雖說上次他與馬謖聊得倒也可以,但什么時候就成了知音了,他自己怎么不知道啊,不過此人倒是熱心,可以深交。
馬謖哪知楊清的腹誹,他一看時候不早了,再聊下去怕會誤了丞相之事,急道“明之,你我閑時再敘,此刻與我前去面見丞相吧。”,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