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也是楊清起初的謀劃,他之所以寫信激怒高定就是想引這廝從邛都老巢出來,再將其引至安上城下以堅城防守消耗叛軍的有生力量,最后再尋機破敵。
這回高定領兵出來是出來了,只是這個時間選得令人頗為難受。有了秋收這批糧食,楊清就能南下進兵,沒了這批糧食,他最多能在安上附近動兵,畢竟戰線長短、糧草轉運對大軍成敗甚為關鍵。
楊戲張嶷作為他心腹之人,自然清楚楊清的謀劃,此刻見他改變策略,二人也不得不盤算起這番改變的利弊了。
楊戲思量了一會兒,說道“府君是想憑借丁家村外的大營擋住高定,為秋收爭取時間。”
“不錯。”楊清點了點頭“從新道通往安上城地勢最緩、道路最平、耗時最短的大道必要路過丁家村,高定此次統兵萬人,吾料他必走此道。”
“而且丁家村也是這條道路上最適合防守的地方,前次吾等出兵在丁家村設立大營也正是這個道理。更何況柳休然這些時日在丁家村大營深溝高壘,加筑營寨,足可利于我軍防守阻敵。”
丁家村大營兩側皆有一座山丘,雖然不高,但足可以作為屯兵之所,與大營互為掎角之勢。
大營背后就是丁家村落,村落后面就是一片不小的大山。上次李求承領著夷兵劫掠安上,丁家村的老百姓就是逃亡至后山深處。
可見丁家村不僅地處要沖,而且正好三面環山,端的是一個屯兵的好去處。不知丁家村先人在此地建村時是否還從兵事上考慮過。
柳隱到后,不僅是完善了大營的防御工事,而且還在左右兩邊的山坡上建起了兩個小寨,一個頗為完善的山地防御大營就此完成。
這也是楊清決定在丁家村與高定大戰一場的底氣所在。眾人見楊清把利弊得失講得如此透徹,盡皆表示支持。
“好,有諸君的鼎力協助,吾就更有信心了。”楊清見此議通過又說出了下一個想法“據齊縣令來報,高定主力大軍尚有日抵達安上,這幾天吾可不愿高定這廝一帆風順地來到我等面前。”
張嶷聞言有些明白,帶著一絲疑問的口氣問道“府君之意是我軍先行出擊,先打掉高定的銳氣”
“還是伯歧敏捷。”楊清笑道“吾意讓馮沖領著騎兵先行出擊,在高定領兵到達丁家村之前進行襲擾破壞,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殲滅他一個人就是一個人,利用騎兵的迅捷進行游擊作戰。”
“游擊作戰”張嶷奇道“這個說法卑職還是第一次聽說。”
楊清解釋道“游擊作戰自古有之,簡單說來就是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進我退,敵退我追這十六個字。”
為了便于解釋,楊清直接將后世人民軍隊游擊作戰的要訣道了出來。在場四人或許并非都是曉暢軍事,但四人皆是學識頗深之人,聽完這通俗易懂的十六個字,皆是眼睛一亮。
均想這十六個字初聽之下雖是簡簡單單,但是仔細琢磨之下,卻能發現這話暗含著兵家至理,實是妙不可言啊。
張嶷楊戲二人早在成都為官,又是跟隨楊清南下越嶲的心腹之人,對他的生平經歷知之頗詳,也知道自家府君師承隱士高人。
此刻聽得這游擊作戰的要訣,二人對望一眼,均是想到這要訣很可能就是那位隱士高人的兵法奧秘,楊府君竟能隨口道出,可想而知其師門還有更絕妙的兵法。
自己等隨佐官吏常常跟隨在府君左右,日后能從他身上學得更高深的學識是顯而易見的,自己這些人跟隨此公是跟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