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才是諸葛亮今天最看重的,自曹丕繼位后,曹魏征伐的主要方向始終放在東吳那邊。
時至今日曹丕在位僅六年多,但已發動了三次伐吳戰爭,每戰甲兵皆在十萬以上,可以說長安以西魏國兵力已日益空虛。
故而諸葛亮每念及于此,皆為因國力未復使得無力北伐而深為遺憾,幸好曹丕氣數將盡,現在大漢又有良機,這一次他總算能騰出手來布局北方了。
丞相
丞相
諸葛亮話音剛落,兩道聲音同時響起,眾人看去原來是楊儀和馬謖,見他二人皆做拱手狀,均是微微一笑。楊儀和馬謖相互看了一眼,也是尷尬一笑。
威公先說吧。
雖然同是參軍,但楊儀現在署府事,不得已馬謖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謙讓了一下。
楊儀也不客氣,點了下頭,道丞相,這幾年我大漢雖說恢復了元氣,但儀以為此刻出兵北上仍是準備不足。
不說糧草輜重,單以目前漢軍的兵力來講仍是不夠,戰力也還需要時間提升,故而我以為就算曹丕真的死了,我們也無法施展大動作。
諸葛亮不置可否,看向馬謖道幼常汝有何話說
丞相。馬謖拱了拱手謖亦是此意,但我以為縱然以我大漢現在的實力無法掀起大規模的北伐,我大漢可趁此時機加緊布局北方,以待日后大舉。
該當如何布局呢諸葛亮繼續問道。
馬謖道趁機埋伏細作自是不用多說,隴右、羌地的胡人我們也可勤加拉攏。
善。諸葛亮羽扇輕輕一頓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其實都認為曹丕雖近日有病逝之可能,但國家才平定南中,實力有余,進取不足,皆言楊儀馬謖二人所言有理。
諸葛亮早對曹丕病亡之后的局勢了然于胸,之所以還發問,除了考校諸人之外,就是為了看看其他人是否還有他沒有想到的奇謀。
此刻見眾人皆道無力大舉,心中不免一嘆,望向眾人,卻見楊清低頭沉思,不由問道明之對此有何看法
楊清倒也不是在沉思,他只是在絞盡腦汁地回憶原來歷史的進程,知道這一兩年中曹丕雖然駕崩,但季漢因為國力的緣故并沒有乘機北伐,想來諸葛亮等人也是因實而斷,并未腦熱發兵。
丞相、諸位,威公和幼常所言吾深為贊同,然而我大漢雖然無力,但東吳可不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楊清喝了一口茶,續道要知道自曹丕繼位以來,就視東吳為眼中釘、肉中刺,大興刀兵,三攻吳地,孫權雖都從容應對,但觀其秉性,必不甘被動挨打而不還手。
故我以為可遣使東吳,觀孫權動向,若其有意攻魏,我等可趁機布局西線,若其無意攻魏,可以大義說之,使其攻打,則我漢室可收漁翁之利。
孫權會攻魏嗎楊儀聽完問道。
楊清笑道孫權雖然不善兵事,但其一向有爭奪天下之心,觀其掌權以來,反復縱橫曹劉兩家之間,一旦有釁,其必出兵。
孫權作為能與先帝和曹操齊名的雄主,其性格和做派在場眾人盡皆熟悉,這時聽楊清一講,頓覺其人必不會放過曹丕身死這個機會的。